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会刊物 >> 学会通讯

学会简讯 2010第19期

发布时间:2011-08-18   来源:公路学会  点击量:   

湖北省公路学会

   

第十九期

(总第153)

湖北省公路学会编      网址:www.hbjt.gov.cn      2010105


科学会工作

 

 

省公路学会第二次专委会工作座谈会强调

服务公路交通发展  努力把专委会工作做得更好


2010926上午,省公路学会召开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专委会工作座谈会,省公路学会理事长、秘书长、9个专委会的主任委员、秘书长或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省公路学会理事长黄大元主持。

会议开始,副理事长董松年通报了今年19月省公路学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情况和部分市州学会、省公路学会专委会开展学术交流、考察、课题研究和技术培训等活动的情况。

随后,各专委会作了交流发言。汽车运输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阳红交流了今年举办的出租车“公车公营”研讨会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开展四项活动的打算,即组织城市公交发展论坛、车辆维修新技术讲座、道路运输比较优势研讨会和外出考察,推进汽车运输行业绿色环保建设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道路专委会秘书长王庆介绍了专委会围绕公路养护科技创新开展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加强基础管理等工作情况,提出年内将与建设处联合举办一期养护技术培训班的安排;交通工程专委会秘书长宛劲松介绍了近期与桥隧专委会联合组织赴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进行专项考察学习的情况及明年继续开展类似活动的打算;安全与环保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陈方晔通报了今年围绕道路安全管理,与省运管局、省交警联合举办三期培训班、开展二项课题研究、编写三本规范教材的情况,提出了年内再组织一次培训、一次安全研讨和一次调研回访的打算。厅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厚新提出了信息专委会将在年内举办一期贯彻部颁信息化标准的培训班和明年举办一期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研讨会的打算,并提出了把全国性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会请到湖北召开的建议;筑机专委会秘书长王新华介绍了今年的工作打算,提出了抓紧专委会人事调整的建议;厅质监局办公室主任官为介绍了监理专委会今年组织3次赴外省考察和举办农民工培训班,印发近万份农民工培训教材的情况及近期拟组织一次质量通病治理技术交流的安排;省高管局办公室副主任范建通报了今年高路专委会先后举办高速公路养护技术培训班和委托管理研讨会的情况,介绍了年内再举办一期技术培训班和一次外出考察的安排。

    最后,省公路学会理事长黄大元作了总结讲话。他强调,这次会议开得好,听了大家的交流,很受鼓舞,增强了信心。各专委会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技术交流,专题研讨、业务培训,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我省公路交通的发展作了积极努力。大家也谈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和建议都很好,表明省公路学会和专委会工作的路子是对的,没有走偏差。为了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努力把专委会的作用发挥得更好,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加强专委会工作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二、要针对交通机构人事变动较大的特点,及时调动专委会组成人员,保证专委会工作正常开展;三、要继续发扬这么一种精神,保持这么一股热情,把明年的工作做得更好。他说,近年来我省公路交通发展很快,到年底,高速公路将超过3300公里,但推进公路建设科技创新、加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加强公路养护,解决好出租车管理体制问题,提高运输 服务能力等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各专委会一定要发挥专业优势,把这些课题研究好,把我们的各项工作搞好,体现专委会在全国的领先水平。明年我们要在巩固市州学会片区活动的基础上,把专委会的活动与市州的活动结合起来,扩大专委会在市州的影响,把专委会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


 

交流工作体会  共谋学会发展

——省交通会计学会熊涛会长带队来我会座谈交流


2010927上午,省交通会计学会会长熊涛、秘书长崔文娣、工作人员赵瑾丽等一行三人来到省公路学会进行工作交流。省公路学会理事长黄大元、副理事长董松年、曹士德、秘书长阮治川等热情接待。熊会长一行在考察了省公路学会的办公环境后,在会议室与我会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黄大元理事长介绍了省公路学会以服务公路交通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会员为宗旨,开展专家讲座、学术交流、技术咨询和增强服务功能方面所作的工作,熊涛会长、崔文娣秘书长介绍了省交通会计学会23年的发展历程、组织沿革与近十年来在加强组织建设、开展学会和片区学术交流、强化业务培训、办好学会期刊等方面的经验,两个学会的工作交流,使双方互有启发、互有鼓励。会上,大家还认真分析了当前学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对策,一致表示要牢记使命,克难奋进,发扬主观能动作用,尽职尽责把学会工作做好。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造技术

学术交流与考察活动顺利结束


由湖北省公路学会、省公路学会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交通工程专业委会共同组织的“翔安海底隧道建造技术学术交流与考察”活动于916-17日在厦门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州公路(交通)学会、专委会及相关会员单位近50多名工程科学技术人员参加了此项活动。

翔安隧道位于厦门岛东部,是连接厦门本岛和翔安区的跨海公路隧道,隧道全长6.05公里,采用三孔隧道形式。是我国大陆地区自主勘察设计和施工建设的第一条海底隧道,也是世界上最大断面的钻爆法海底隧道,是我国隧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工程。参观考察前,代表们认真、详细地听取了设计单位中交二院和施工单位中铁隧道局所作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设计”、“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东通道‘AI’标段工程概况”的报告;随后,进行了翔安海底隧道实地考察并参观了翔安海底隧道电子监控中心。整个参观考察中,代表们不顾路途遥远,自始至终精神饱满。大家表示:隧道技术先进质量优,景观雄伟,值得认真学习借鉴。

省公路学会副理事长董松年、曹士德、副秘书长毋润生等参加了此项活动。


科交通动态

 

 

 


省交通运输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若干意见


2010629,省交通运输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若干意见。

实施意见认真分析了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严格落实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全面提升交通高速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切实加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严格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夯实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基础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措施。这是省交通运输厅在总结以往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完整、全面地对加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作出具体规定。


 

2010首届湖北道路客运行业安全监管信息化峰会在武汉召开


914,由湖北省运管物流局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联合主办的“2010首届湖北道路客运行业安全监管信息化峰会”在武汉召开。湖北省运管物流局邓其春副局长、厅信息中心周文卫主任、厅科教处王中宝副处长、湖北省电信公司严朝晖副总经理出席了会议。来自全省17个城市的100多名行业主管部门代表和运输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中国电信介绍了3G产品在城市客运中发挥的作用,部份企业代表就产品使用情况进行了经验介绍。

举办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增进中国电信和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道路客运企业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进一步推进双方的合作与发展,共同探讨3G时代信息化技术在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和调度方面的应用,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我省客运安全监督和管理。

会议指出,加强与中国电信的交流与合作意义重大,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双方事业的大发展。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事业的生机勃勃,道路运营中的安全监管、节能增效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道路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运输企业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道路营运的智能化、数字化,达到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会议强调,推进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包括电信在内的广大IT企业的积极参加并提供创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够针对道路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量身定制具有智能性的用于道路运输安全和监管范畴的科技产品,切实帮助交通政企利用3G等融合信息技术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胜利通车


928,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主桥桥面彩旗飘扬,锣鼓震天,鄂东大桥创新技术发布会暨湖北交通运输业“创先争优迎国庆”成果展隆重举行,庆祝鄂东长江大桥全面通车。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是沪渝国道和大广高速在湖北黄石段的共用过江通道,是交通运输部和我省“十一五”交通重点工程。大桥主跨926米的双塔混合梁斜拉桥,居世界同类桥梁第二位。工程概算总投资31.934亿人民币,大桥于200611月开工,2010928建成通车。

大桥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国内科研院所及专家的智慧和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先后攻克了大直径长嵌岩桩基施工等十大关键技术,取得了四项重大技术创新的新突破。工程建设中首次采用多种传力构造,分散剪力连接器的结构型式,有效解决了钢格室砼浇筑密实难,易出现裂缝的技术难题,保证了钢混结合段的安全、可靠及耐久性能。

鄂东大桥是科技创新托起的一座世界级桥梁,是全体建设者用激情和汗水在长江上铸就的又一座世界级的桥梁,它的建成通车,将为斜拉桥向更大跨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也必将为湖北“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投资协议签字仪式在宜昌举行


930上午,省高管局与宜昌市人民政府在宜昌举行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投资建设签约仪式,宜昌市市长李乐成和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省高管局局长谢强代表合作双方签约。签约标志着该高速公路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阶段。

    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起于湖北襄樊市保康县城关镇,接麻(城)竹(溪)公路,经襄樊市南漳县、宜昌市远安县,至于宜昌市当阳双莲,接荆(门)宜(昌)高速公路。线路全长143公里,估算总投资122亿元。

    据介绍,该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对促进我国中部崛起、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路网布局有重要的意义,将打造陆水转运新通道,带动豫、鄂、湘、桂等多省旅游产业的整合发展,形成以三峡为中转枢纽的南北大通道。

 


 

鄂西管理处隧道监控管理研究初见成效


920,一批经过培训的专职隧道监控员上岗履职,标志着鄂西管理处长大隧道监控管理体系机制初步成型。

随着一系列管理机制的完善,918日至19日,鄂西管理处组织了隧道安全监控培训。各隧道监控所监控员、路政隧道大队管理人员共计25人参加了此次培训。这标志着鄂西管理处已经初步摸索出一套适应沪渝高速特点的管理机制。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制订了涉及报警应答、交通管制、横向联动、信息发布与报告和现场调度等完整流程的多项应急预案。二是进一步理清工作流程,对隧道监控的性质、任务,日常管理,工作流程,考核奖惩和报表体系等进行了明确的制度规定,突发事件应对中监控室和现场的互动机制基本形成。三是组建隧道监控专业队伍,配备训练有素的专职隧道监控员,通过专项培训和日常再培训等手段进一步增强隧道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科行业传真


 


交通运输部研讨极端天气应急处置


近日,交通运输部安全监督司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了公路水路防抗极端天气应急管理与处置技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极端天气交通的应急管理与处置展开讨论,代表们介绍并研讨了应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应急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成果以及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装备。

    会上,交通运输部安全监督司副司长翁垒围绕交通运输应对、处置极端天气工作,提出了四方面意见:第一,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工作,包括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应急管理投人、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建立一套能够对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处置进行一般性指导的理论体系;第二,加强极端天气预警、防抗技术和防抗组织技术的研讨,切实提高极端天气预防处置能力;第三,通过案例研讨,努力总结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的普遍规律,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为改进交通应急管理工作创造条件;第四,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加强各地和交通运输行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积极推广相关成果和成功经验,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北京首个示范型公路服务站开通


85,北京市首个干线公路示范型服务站——101国道顺义富各庄公路服务站正式开通。

    富各庄公路服务站所在的101国道,沿途有怀柔红螺寺、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等诸多知名旅游景点,原本是一个封闭式公路道班,共有29名固定养路工,养护国省道、县道共计383公里。经过改造后,服务站面积扩大到1560平方米,内设12个停车位、能容纳20人的休息室,配有触摸式电脑路况查询终端、手机快速充电设备、20套简单汽车维修工具和常用药品等,卫生问、盥洗室一应俱全,站内安排4名服务人员24小时开放服务。

  这是北京市提升原公路道班为公路服务站创新举措的起点。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局长孙中阁介绍,北京市目前共有公路道班96个,路政局将在原公路养护管理职能的基础上,经过软硬件升级改造,使之成为能为过往车辆和行人提供一系列服务的公路服务站,今年陆续将有30个公路服务站与广大市民见面,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的国省干道,未来3年还将争取再建成50个。


 

江西出台交通新技术推广应用办法


日前,江西省交通运输厅颁布了《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自8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就交通运输行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工作涉及的申请受理、评审认定、监督检查、信用评价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批准设立了科技推广中心作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专门机构,承担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新技术的申请受理与评审认定工作。新技术持有者或经持有者授权的代理人可向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推广中心申请新技术推广应用,经专家评审符合条件的,报请江西省交通运输厅颁发《江西省交通运输行业新技术推广应用证书》。《证书》有效期为2年,逾期须重新申请。

 


科科技信息

 


 


公路反光胶带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近日获悉。由位于河北逐州开发区的中胶国际胶带有限公司自行研发生产的高性能公路反光胶带.首次在该市道路设施建设中亮相。据了解,去年该公司参照美国的路面标示胶带专家的设计,开始研制这种高性能公路反光胶带。这种公路反光胶带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填补了国内该技术的空白。

据了解,该公司去年参照美国的路面标示胶带专家的设计,开始研制这种高性能公路反光胶带。当车轮压过反光胶带标线时,标线会通过声响和振动给司机提供警示,从而使车道标志更安全,改善了多年来公路标线涂料的持久性能和反光性能一般、使用寿命不长和施工时间较长等问题。


 

我国首台激光动态弯沉测量车问世


76,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动态弯沉测量车在湖北武汉问世。该车的诞生,填补了国内道路快速弯沉检测的空白,解决了道路弯沉检测精度和效率的问题。同时也可取代价桶昂贵的进口设备,打破西方少数国家在这领域的技术封锁和垄断。

    据研发方武汉大学卓越科瓶颈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曹民介绍,从2 0 0 9年开始,该公司以武汉大学为技术依托,成功攻克了道路快速弯沉检测的核心技术。该车主要用于测试高速公路、国省道、机场跑道以及城市道路及专用公路的路面弯沉测量,工作速度为每小时1580公里。以检测500公里的道路为例,传统检测设备需要8人一组。3台车辆,必须封闭运营道路,需要个月以上才能完成弯沉数据采集。而现在只需要2人,一天时间便可以自动完成弯沉、平整度等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效率提高30多倍,且不影响正常交通。目前,武汉大学卓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跟国内多个省市交通土管部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科专家名录


教授级高工沈波


沈波,男,195912 月出生,路桥专业,大学学历,现任恩施州公路管理局副局长、教授级高工。主持完成的省重点项目——318国道南里渡特大桥(主跨220米钢管混凝士拱桥)建设,获铁道部优质工程;依托该项目主持完成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士拱桥缆索安装工程控制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课题获湖北省2005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的318国道南泥渡滑坡稳定性分析获湖北重大科技成果奖;“西部地区路网改造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优秀研究课题二等奖。发表的多篇论文中《钢架拱转体桥的设计与施工》获省公路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被州人民政府和省人事厅、省交通厅联合表彰为“全州公路路网建设先进个人”和“全省路网建设先进个人”、“十五交通基础建设先进个人”。被聘为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专家委员会公路工程专业专家。


 

版权所有:湖北省公路学会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384号      邮编:430030
鄂ICP备190134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