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会刊物 >> 学会通讯

学会简讯 2010第23期

发布时间:2011-08-18   来源:公路学会  点击量:   

湖北省公路学会

   

第二十三期

(总第157)

湖北省公路学会编      网址:www.hbjt.gov.cn      2010125


科学会工作

 

省科协徐菊明副主席一行来我会调研指导工作


20101123下午,省科协徐菊明副主席携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孙德祥、财务部主任王岚、合同部副主任卜雪松等一行来到省公路学会进行专题调研。

省公路学会副理事长董松年、曹士德、秘书长阮治川及有关工作人员就省公路学会咨询部开展咨询服务工作的情况作了专题汇报,并就明确政策定位、加大扶植力度提出了建议。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孙主任等就咨询服务有关政策规定和运行方式作了解答。徐菊明主席在听完汇报后强调指出,这次调研有四大意图和工作要求:一、通过调研,了解情况,针对咨询服务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充分听取基层学会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相应对策;二、要坚定信心,继续搞好咨询服务。中央、省委高度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重视科技创新,最近又有了一系列重要精神和政策规定。省公路学会聚集了许多专家、人才,应该发挥作用,有所作为。要把开展咨询服务和学会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推动的、很好的运行模式;三、各咨询服务分支机构要自觉接受检查和管理,对于合理收支、实行收支两条线等新的政策要求要适应和接受;四、争取政策,解决问题。省科协要抓紧协调,争取尽早以省政府名义下发有关开展咨询业务的文件规定,并争取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支持。

省公路学会领导对徐主席一行前来调研、鼓劲和指导表示感谢!决心坚定信心,继续把学会工作和咨询服务工作开展好


 

台湾省交通处、中华道协同仁来我省公路学会进行工作交流


20102021日,台湾省交通处原处长、现和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正行、台湾中华道路协会原副秘书长、现台湾全球运筹发展协会副秘书长王秦生等一行4人,在参加完中国科协在成都举办的“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暨汶川大地震后绿色重建及发展低碳经济学术研讨会”后,转道湖北,来到我省公路学会进行工作交流,并举行了座谈。座谈会上,我会副理事长曹士德、秘书长阮治川对台湾同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省公路学会开展工作情况。台湾同行介绍了台湾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现状、投资体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服务区营运模式、省市县道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及中华道协等协会、学会组织开展活动的情况。双方通过相互交流,开阔了思路,并表示今后要不断加强两地交流沟通,推进各自工作。


 


科交通动态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通车


1128上午10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高低塔斜拉桥——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首座连接湖北、湖南两省的长江大桥,将开启牵手两湖、共促湘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作为随州至岳阳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起于监利县白螺镇,跨长江后止于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道仁矶镇,总里程5.4公里,其中长江大桥主跨816米,为世界高低塔斜拉桥 “第一跨”。该桥设计标准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为确保工程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省交通运输厅特聘交通部原总工程师等10余位知名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对大桥建设“把脉问诊”。开工以来,共研发“北主塔分离式双-大直径钢围堰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等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成果,“大型桥梁基础分离式钢围堰异步下沉施工方法”等施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作为一项“利弥两湖,惠及八方”的德政工程,该桥是连通豫、晋、陕、甘、青、宁、新、蒙等中部和大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城市公路交通的最短通道,它将有效改善长江中游的过江交通条件,完善鄂湘两省公路交通网络,促进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间的经济交流,促进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资源的交流与整合


 

恩来高速:控制性工程年底前开工


近日,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嗣义和总经理龙传华一行来恩施考察,确定两条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于今年12月底开工,明年630日之前全线开工。

张嗣义、龙传华一行在州委副书记杨天然、副州长沙玉山的陪同下,先后深入恩施市、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就恩黔、恩来高速公路沿线重点、难点工程进行踏勘,听取了恩黔、恩来高速公路设计情况介绍,了解了工程前期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张嗣义、龙传华指出,省交投公司投资修建恩黔、恩来高速公路,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顺应了恩施各族人民渴望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的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进一步搞好设计,加快审批工作速度,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使工程早日建成,让人民早日受益。

杨天然要求,相关县市和州直部门要咬定恩黔、恩来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在今年12月底开工这一目标,突破性开展工作;组建专班,全面系统地为高速公路建设服务;出台办法,依法依规开展有关准备工作;营造好的环境,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黄咸段建设项目贷款银行竞选会在汉举行


118下午,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黄咸段建设项目贷款银行竞选会在楚天公司五楼八号会议室举行,这标志着楚天公司投资建设的黄咸高速项目正式进入资本融资阶段。来自武汉及项目沿线有贷款意向的12家银行应邀参加了竞选会。

黄咸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辐射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实施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现武汉城市圈交通先导战略目标,强化黄石、咸宁之间城际交通联系,缓解沪渝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交通压力,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目全长54.88公里,投资估算为人民币22.44亿元,拟由楚天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湖北楚天鄂东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为主体,向银行贷款人民币16亿元用于黄咸路建设。为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到位,降低融资成本,经指挥长办公会决定采取公开竞争方式确定项目贷款合作银行。

    会上,陈敏对金融界朋友长久以来对楚天公司做大做强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明楚天公司及指挥部纪委将参与黄咸项目贷款银行竞选全过程。后续工作专班将对各家银行出具的承诺书进行比选,最终确定参与黄咸项目的贷款银行及贷款额度,还表示希望各参选银行一如继往地支持黄咸高速公路建设,推动湖北交通发展,实现双方共赢。

肖指挥长最后强调指出,黄咸项目区域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欢迎各家银行参与黄咸项目贷款银行比选,工作专班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鄂东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选择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开创黄咸高速公路建设的新局面。


 

省公路局将对国省道桥梁实行定期专业化检测


经过公开招标,省公路局委托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中心两家公司对我省“十二五”国省道桥梁实行定期专业化检测。1119日,湖北省国省道桥梁检测项目合同签订仪式在省公路局举行。

“十二五”期间,中标单位将每隔一年即对所有国省道桥梁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共检查3次;其余2年则对新增国省道桥梁和市、县公路管理机构在经常性检查中发现的病害,经初步判定为三、四、五类的国省道桥梁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对20062013年下达计划的危桥加固情况进行评估。

签字仪式上,省公路局章征春副局长强调:我省国省道上桥梁类型较多,情况比较复杂,检查任务较重,全省各级公路部门将积极配合,力争为检测单位提供最好的工作环境;各检测单位应坚持行业标准和工作原则,明确任务,注意安全,协助省局抓好面上危桥管理、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并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完成桥梁检测任务。


 

十堰市政府出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意见


为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十堰市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旨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切实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要,促进公共交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意见》提出,十堰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中长期目标是:到2015年,规划建设郧县长岭开发区-十堰城区北京路、武当山机场-六里坪-武当山风景区、张湾万亩工业园-城市东城区八万辆车工业基地3条快速、大运量公交线路;建设公交专用道2-4条;新建公交综合停车场11个,公交枢纽站15个、首末站30个,公交站廊300个;公交车辆规模达到900辆,公交线路达60条,线路总长度增长100%;建立公共交通优先信号系统,公交车平均营运速度达到30公里/小时,建成区90%的两点间公交可达时间不超过50分钟;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建成区大于50%,中心城区大于70%;城市公交线路覆盖全市行政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市区与两区乡镇、郧县、武当山特区等周边乡镇之间形成半小时公交运输通达,构筑城乡公交网络;实现公交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意见》明确,按照城市公交设施用地优先、资金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企业创新管理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城市公交,改善城市公交发展环境,力争在2020年确立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一大一小”(公交车、出租车)的城乡公交、市县对接一体化、主城区至各主要旅游风景区公交一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逐步形成城市公交与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相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运输效率。


 

湖北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通过验收


1115,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在武汉组织召开了“湖北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验收会。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湖北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通过验收。

验收委员会听取了承建单位省交通信息通信中心主任周文卫关于项目总体建设情况和工程建设、监理、测评、施工等单位关于工程建设情况的工作汇报,现场观看了应用系统的演示,认为该工程建设充分考虑了湖北省公路交通管理与服务的需求,搭建了省级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交通信息资源的共享,开发完成了公路交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公路交通综合运行分析系统、公路交通行业信用信息分析系统和公众出行服务系统等应用系统,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满足了工程设计要求及应用需要,符合部相关批复文件的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测评单位都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技术规范标准,完成了各自承担的工作。并建议该项目在广泛征求行业内有关单位意见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系统功能,同时抓紧落实相关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验收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总体承担单位厅信息中心在整合工程实施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了整合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一致认为这项基础性、全局性的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建设高效率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汉宜、京珠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系统建成


20101122,汉宜、京珠高速公路湖北段全程监控系统启动仪式在高速交警七大队驻地隆重举行,标志着本项目正式建成投入运行。

汉宜、京珠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系统由省交规院交通工程室承担设计,其设计内容包括系统集成工作平台、全程视频监控、远程移动视频监控、雷达测速、卡口拦截等子系统。全线共设置131台监控摄像机,22部雷达测速仪,并在30台巡逻警车上配备了移动视频设备,在车流量较大的收费站设置了卡口系统。

省交规院从承担本项目开始,通过组织参观学习、考察,吸取相关项目成熟经验,精心组织设计,安排骨干技术人员顺利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后期服务也得到业主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个项目,交规院开拓了设计领域,提高了设计水平,并且该工程取得了多个领先。


 

全省首个隧道人员安全管理系统落户十(堰)至白(河)高速


近日,十白高速公路最长的隧道——黄龙隧道启用了隧道人员安全管理系统,这是全省交通建设领域首例采用世界最先进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隧道人员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有源RFID读写器、有源RFID电子标签和管理软件三部分组成,是国内技术领先、运行稳定、设计专业化的隧道施工人员检测定位系统,能够随时掌握隧道施工人员的分布状况,对进出隧道的人员和当前定位做到实时掌控。


科行业传真


 


“国检”明年上半年分批进行


112,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布置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深入介绍了检查总体方案及管理规范化评分细则,并就“国检”有关事项进行了解答和说明。“国检”将于2011年上半年分批次进行。

    此次“国检”包括路况检查和管理规范化检查两方面,全国所有国省干线公路均列入“国检”范围,地方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和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均为受检单位。检查分6批次展开,第一批次5个省区的检查将于2011415前结束,最后一个批次6个省区的检查将于2011630前结束。


 


安徽高速特大桥梁隧道将加收通行费


113获悉,安徽省高速公路上长度大于1000的特大型桥梁和长度大于3000的特大型隧道将加收通行费,具体收费标准已经出台。

高速公路特大型桥梁、隧道建设投入大,为了适当补偿投资成本,经省政府批准,出台了高速公路特大型桥梁、隧道收费标准。通行费按车型收取10元至30元不等。特大型桥隧加收的通行费与高速公路通行费一并收取。同时规定,如果一条高速公路,其建设的特大型桥梁、隧道超过3座,只按3座收取通行费。


 

四川高速能见度不低于50米不封闭


112,四川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公安交警及时排查治理危险路段,加强路面防控巡查,做好冬季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事故预防。在一系列预防措施中,要求高速公路如果大雾能见度没有低于50.不能关闭高速公路收费站。

    四川省交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交警部门将全面排查整治危险路段,对辖区排查出的临水、临崖、桥梁、隧道、涵洞、背阴等易积水、易积雾、易积雪、易结冰路段,将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公路养护单位,及时设置临时限速等警告提示标志,增加减速等安全防护设施,修补已损坏的护栏或缺口。

    同时,还将备好铲冰除雪设备及防滑物资.在出现路面结冰积雪情况时,组织人员作业清除,铺洒融雪剂和沙石,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嵊州“—站多组”管养村路


在近日召开的浙江省嵊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会议上,该市提出将探索建立“一站多组”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模式,在原来各乡镇(街道)建立农村公路管理站的基础上,计划在原工作片再组建若干农村公路管养小组。

目前,嵊州市各乡镇(街道)、开发委设立了22个农村公路管理站。由于各乡镇(街道)之间区域面积相差较大,有的乡镇(街道)农村公路总里程在150公里以上,区域面积广,管理难度大,较大的乡镇(街道)计划在原来工作片的基础上再组建农村公路管养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一站多组”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模式。


科科技信息

 


 


苏通大桥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而丰富的成果,科技创新成果已逐步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得到应用并取得明显效益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技术:

    自主研发的高强度、高韧性钢丝,填补了国内空白,打入国际市场。这一技术的突破打破了高强度、高韧性钢丝长期以来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目前该项技术和产品已在国内北盘江大桥、淇澳大桥、天兴洲大桥等大型桥梁工程中推广应用,并走出国门,在印度孟买桥、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上得到了应用;

    多功能双桥面吊机,能有效解决宽重钢箱梁节段匹配变形差较大难题,已在沪崇越江通道等多个特大型桥梁工程上推广应用;

    大型群桩基础施工成套技术,适应深水急流环境下施工,已被大型桥梁(如鄂东长江公路大桥、青岛海湾大桥等)、港航、探矿等工程广泛采用;

    千米级斜拉桥设计成套技术,被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借鉴;

    半漂浮结构体系,已在沪崇越江通道、荆岳大桥、金塘大桥等大型桥梁工程中推广应用;

索塔锚固区钢混组合结构技术已在沪崇越江通道、荆岳大桥、金塘大桥等多个大型桥梁工程中推广应用。


 

重庆公路隧道智能控制技术通过验收


近日,重庆《公路隧道智能控制技术研究》项目鉴定验收会召开。

    《公路隧道智能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由重庆市高速集团、西南交通大学和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共同承担,系统解决了公路隧道及隧道群的智能联动控制关键技术问题,成果已成功应用到重庆市全境150余隧道的监控系统中。在获得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提高了路段与隧道的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降低了隧道电力消耗和管理维护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科专家名录


高级工程师贺敏


贺敏,女,19704月出生,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大学本科,现任武汉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参与了武汉市多项公路交通重大项目的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的《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2003年度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京珠沪蓉国道主干线武汉绕城公路东北段(红羽村至豹澥)》获交通部2006年度公路交通优秀设计一等奖;《武汉市关山至鄂州市葛店道路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湖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9992006年度先后被评为全省交通系统先进个人、市级重大项目前期推进(策划)工作先进个人,授予全国交通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武汉市第二届“巾帼建功十行百星”,武汉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被聘为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专家委员会公路工程专业专家。


 

版权所有:湖北省公路学会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384号      邮编:430030
鄂ICP备190134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