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8-18 来源:公路学会 点击量:
科学会工作 |
全省公路学会秘书长工作座谈会在汉召开
会议由省公路学会副理事长章征春主持,省公路学会副理事长汪继泉、董玉麟、曹士德、秘书长阮治川、副秘书长毋润生出席会议,并分头传达了中国公路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盛况和交通运输部长李盛林的贺信、副部长冯正霖的讲话、六届理事长李居昌的工作报告和七届理事长胡希捷的讲话。
各市州公路学会和省公路学会各专委会秘书长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他们在发言中交流了一年来学会开展的各项工作、经验和体会,分析了学会工作面临形势和任务,提出了2011年学会工作的思路和打算,对改进省公路学会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副理事长董松年根据理事长办公会研究的意见,在会上作了《认清形势,增强信心,推进全省公路学会工作新发展》的讲话。他在讲话中,从六个方面回顾了二〇一〇年全省公路学会的工作,一是满足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渴求,把学术交流、专家讲座送到基层;二是贴近重点工程建设与管理,拓展咨询服务空间;三是激励科技工作者成才奉献,做好职称评审与评优工作;四是拓展学会工作视野,加强对外交流;五是加强组织机制建设,推进基层学会工作开展;六是办好期刊网站,推进学会工作信息化、常态化建设。他在认真分析全省公路学会存在的问题、困难和面临的形势后,强调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信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他在讲话中,提出了二〇一一年全省公路学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指导方针,更加注重发挥省公路学会各专委会和各市州公路学会的作用,以六个方面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学会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基础牢靠、上下联动、全面活跃、持续发展的学会工作新格局。一是以促进学会发展为着力点,认真编制“十二五”学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学会建设;二是以推进科技创新为着力点,依靠省公路学会各专委会和各市州学会,加强学术交流;三是以服务公路交通发展为着力点,发挥省市学会专家作用,提高咨询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四是以加快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做好评价评审评优工作,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五是以提高社会关注支持度为着力点,做好科普培训工作,改善交通发展环境;六是以服务会员为着力点,强化组织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最后,副理事长章征春作了会议总结,肯定了会议取得的收获,强调这次会议相当于是一次全省学会工作会,对于总结好二〇一〇年工作安排部署和做好明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定要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一是向理事会汇报好;二是把会议的精神传达好;三是把明年的工作谋划好;四是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提高执行力;五是为广大会员服务好,不断增强学会的战斗力、凝聚力、创新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六是把各级学会发展好,打造学会工作平台,推进全省公路学会工作开创新局面。
科交通动态 |
麻(城)至武(汉)高速等“四路一桥”胜利建成
湖北杭瑞高速公路是国家“7918”网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赣鄂两省交界处的阳新县枫林,止于鄂湘两省交界处的通城县大界,全长200公里,概算总投资97.13亿元,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中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也是全省交通“廉政阳光示范工程”。2010年提前建成156公里。
麻武高速公路,是国家“7918网”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安徽省金寨长岭关,经麻城、红安,西止武汉黄陂区长岭岗,全长101.4公里,概算总投资43.624亿元。2010年全线建成通车。
三峡翻坝高速公路,起于三峡大坝上游秭归县334省道的曲溪桥,经秭归县、夷陵区、点军区、宜都市,止于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南,接沪渝高速公路湖北省宜昌至恩施段,全长56.776公里,概算投资总40.13亿元。2010年全线建成通车。
麻竹高速公路大悟至随州段,是湖北“753”高速公路网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大悟县芳畈镇境,止于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全长84.324公里,建设工期36个月,总投资约38亿元。2010年先期建成20公里。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是湖北“753”高速公路网随州至岳阳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控制性工程,主跨816米,是世界高低塔斜拉桥“第一大跨”。起于荆州市监利县白螺镇,止于岳阳市云溪区道仁矶镇,总里程5.419公里,桥长4512.5米,总投资23.42亿元。2010年建成通车。
郧十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开工
副省长张通宣布开工。省政府副秘书长盛国玉、彭勇,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马立军、总工程武,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市长周霁等领导参加了开工典礼。
马立军代表省交通运输厅对项目的开工表示热烈祝贺。他说,郧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实际行动,是决战“十一五”、攻坚保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迎接“十二五”、推动湖北交通运跨越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希望建设者们坚持现代工程管理理念,切实处理好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四者的关系,以打造“安全优质、生态环保、廉政阳光工程”为目标,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只争朝夕的干劲,大力发扬交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通力合作,精心组织,全力把郧十高速公路建成一条“安全、舒适、环保、和谐”的绿色生态通道、旅游文化通道、经济发展通道,为服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推动湖北交通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郧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方贻立介绍工程概况。郧县至十堰高速公路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交通项目山西省侯马市至湖北省十堰市高速公路的湖北段,是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五纵五横两环”中第五纵的重要路段。起于鄂豫省界鹁鸽峪,经郧县谭山、白桑关、杨溪铺、茶店、青山等乡镇和茅箭区,在十堰经济开发区与与福银高速公路汉十段相接,路线全长67.268公里,项目批复的投资概算为64.79亿元,建设工期4年。全线开挖土石方量9904万立方米,特大、大中桥梁63座,总长17905米,隧道14座,总长15476米,桥隧比例达50%。
江南高速公路暨荆州长江二桥连接线控制性工程开工
江南高速公路即岳阳至宜昌高速公路石首至松滋段,起点位于鄂湘两省交界的石首市高基庙,顺接岳宜高速湖南华容段,然后与岳常高速公路相连,终点位于松滋与宜都交界桠杈铺子,与宜洋一级公路对接,然后在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南与沪渝高速公路相连。
该项目设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为100公里,路基宽度为26米。全线共计105.265公里,共有41座大桥、35座中小桥、桥梁占路线全长的32%以上,全线设互通立交7处、分离式立交15座、通道114座、天桥33座,全线共设服务区3处,全段取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概算70.45亿元,由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该项目是我省高速公路网上第五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道主干线杭瑞、二广、沪渝等的横向联络线,是南沿江高速公路的组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可弥补荆江南岸无东西向高速公路的空白,对完善湖北省骨架公路网、促进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经济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及提高荆江分蓄洪区应急保障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通界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
通界高速是湖北省“七纵五横三环”骨架网的组成部分,也是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湖北省重点交通工程项目。通界高速的建设,对于完善湖北高速公路规划网,加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都市群的经济交通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界高速的建设,将在京港澳高速公路以东形成又一条南北向高速公路通道,不但可以有效缓解京港澳高速湖南汝城至平江、湖北南段的交通压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通城作为湖北南大门和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对带动鄂南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产生持久性的推动作用。
通城至界上(鄂湘界)高速公路起点位于杭瑞高速公路通城县境内,往南经通城大坪、石南、隽水、五里、马港等五个乡镇,终点位于鄂湘界并连接湖南平(江)汝(城)高速公路平江境内段。项目采用BOT+EPC模式进行投资建设,路线全长23.7公里,工程总投资额为13亿元,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预计2013年完工。
十房高速公路 “三改”工程全面启动
工作专班严格遵循“尊重事实、科学规划、服务建设、利民便民”的互利互惠原则,逐一对各涉改点进行实地查看。在充分听取了各标段工程技术人员“三改”实施方案汇报和乡镇、村居的具体意见后,工作专班对各涉改点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工程标段将根据反馈情况对“三改”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在交由省指挥部和市、县、乡镇三级协调指挥部以及村居多方认定后迅速组织施工。
科行业传真 |
江西省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近日,由江西省高速集团组织申报的“江西省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成功通过审批,被列为2010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究开发基地,成为江西省交通系统第一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中心主要进行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研究、养护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推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进一步向精细化、科学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工程中心建立后,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将根据现代公路交通发展趋势和国家、交通行业倡导的科技重点研发领域要求,通过产研结合的方式,促进资源再生及环保型技术在江西省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工程中的应用,带动江西高速公路养护技术快速发展;二是确定特色鲜明的路面养护技术研究方向,从根本上解决养护工作中长期存在的技术问题,延长高速公路使用寿命,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三是将完善江西高速公路路况普查数据采集和数据库维护方法,推动高速公路路面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高速公路有效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高速公路客运企业共谋做大做强
会上,各相关企业达成了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作、推动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生存空间,在集体采购、保险、安全救援、旅游、快递等业务上相互协商、相互支持,充分挖掘企业资源优势,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在我国新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科技信息 |
—航院软基处理监测仪获国家专利
近日,一航院研发的“磁悬浮式水位、分层沉降两用仪”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项专利适用于软基处理法施工监测、对沿海地区土体的分层沉降观测以及地下水位监测。
该专利针对传统软地基处理工程监测方法中使用分层沉降仪进行分层沉降观测,使用水位计进行地下水位观测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即将水位计与分层沉降仪共用一个磁力开关型传感器,在常规分层沉降仪上加设一个上部嵌有磁钢的浮漂,使它可作为水位计使用。这实际是将两台仪器合并为一台磁悬浮式水位、分层沉降两用仪,工作时装上浮漂和护套就是水位计,卸下浮漂和护套就是分层沉降仪,可极大方便外业监测。
该专利还具有另一项特点,即通过在测量水位时采用磁悬浮方式,消除了传感器沥水不净的难题,改写了电极式水位计只有接触包括水在内的导电液体才能正常工作,而在其他液体中不能作业的传统方式。
科专家名录 |
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天庆
余天庆,男,1934年5月出生,土木工程专业,大学学历,现任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所作的“工程结构的模型实验和计算机仿真研究”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工程材料的损伤理论基础及应用研究”、“公路高路堤支挡新结构实验与仿真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评定与防治”、“天兴洲大桥北汊湖桥下部结构力学特性和施工关键技术及其仿真研究”等分获湖北省政府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跨双联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结构力学特性”、“施工监控及计算机仿真研究”、“山区高速公路填方路基沉降及挡土墙稳定性研究”分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83-1985年为法国居里夫妇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为日本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客座教授、1996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密西根大学、普渡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并应邀台湾讲学;获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北省高校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负责人)、湖北工业大学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等殊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聘为为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专家委员会桥隧工程专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