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会刊物 >> 学会通讯

学会简讯 2011第3期

发布时间:2011-08-18   来源:公路学会  点击量:   

湖北省公路学会

   

第三期

(总第161)

湖北省公路学会编     网址:www.glxh.hbjt.gov.cn     201125


科特别报道

 

 

“十二五”湖北交通运输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是湖北交通运输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关键期,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成长期。省交通运输厅在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上确定了“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二五”湖北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湖北交通跨越式发展、构建全国重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目标,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振兴湖北水运、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提高交通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全省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由“总体适应”转向“全面适应”。

“十二五”我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3059亿元,其中高速公路1850亿元,普通公路829亿元,港航工程280亿元,综合运输枢纽及交通物流工程100亿元。具体目标为:

1.“六个翻番”,即: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十一五”翻番,由1330亿元增长到3059亿元;内河航运投资规模翻番,由106亿元增长到269亿元;综合运输枢纽及交通物流工程建设投资规模翻番,由22亿元增长到90亿元;一级公路里程翻番,由2127公里增长到5000公里;新增高等级航道里程翻番,由60公里增长到30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翻番,由150万标箱增长到400万标箱。

2.“六个形成”,即:形成通江达海、辐射中部、面向全国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形成布局合理、无缝衔接、便捷高效的全国重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形成资源集聚、功能健全、管理科学的现代物流基地;形成承东启西、接南纳北、内畅外联的高速公路网;形成四通八达、沟通城乡、安全环保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形成干支相连、通村达户、惠民便民的新农村公路网。

3.“六个提高”,即:交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交通GEB平台投融资能力明显提高;交通服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交通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交通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交通应急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4.“六个转向”,即:部门职能由单纯的公路水路行业管理转向“铁、水、公、空、管”等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服务;交通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安全效益型”;交通建设由“资源消耗型、依赖型”转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航建设由“以部省投资为主”转向“多元化筹资”;高速公路招商引资及建设由“以省为主”转向“以市州为主”;交通服务由传统的客货运输转向现代交通运输业。

2015年,力争实现100%的县市通高速,100%的县市通国道,100%的县级以上城市通一级以上公路, 100%的建制乡镇通国省道及二级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武汉城市圈各县市实现15分钟上高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实现30分钟上高速;全面实现“村村通”,真正做到农民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实现铁、水、公、空、管等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湖北“得中独厚、得水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现代交通运输全面适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湖北交通最具标志性和影响力的数据和大事


“十一五”期间,全省交通干部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锦涛总书记亲自听取湖北骨架公路网规划汇报为巨大动力,团结拼搏、克难奋进,使“十一五”成为我省交通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济社会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发展环境最佳的历史时期。“十一五”期湖北交通运输最具标志性和影响力的数据和大事为:

1.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900亿元,是“十五”投资的2.41倍。2010年突破500亿元大关。

2.“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00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673公里,跃居全国第6位;建成了以沪渝高速宜恩段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科技示范工程和以鄂东、荆岳等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级长江公路大桥。

3.国省干线公路优质环保。以全国科技环保示范路——神宜公路为标志的“两型交通”建设成效明显;武神生态旅游公路、赤壁生态旅游路全面建成,大别山红色旅游生态路全面推进。全省国省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路网结构明显改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4.农村交通变化翻天覆地。省政府每年承诺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全面超额完成,新增通村沥青水泥路突破10万公里;除恩施州外,全省实现100%的行政村通达沥青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达客车、100%的乡镇渡口达标,农民群众行路难、乘车难、过渡难问题得到根本改善。

5.水运振兴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省港航建设完成投资107亿元,是“十五”的9.63倍。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武汉新港进入亿吨大港行列,全省新增吞吐能力7200万吨,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140万标箱。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建成运营,汉江航道整治工程顺利推进,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全面开工,千吨级航道圈初现雏形。

6.公路水路运输生产持续增长。全省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十五”末增长40.7%、66.5%、99.2%和326.3%;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2.6%、103.2%。集公路、铁路、公交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杨春湖综合客运换乘中心开通运营。

7.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体系全面完善。全省运输船舶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均较“十五”期下降70%以上。实践创造了“除雪清障、重车碾压、路警开道、结队通行、限载限速、科学调度”24字“抗冰雪、保安全、高速公路低速行驶法”,成功应对2008年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成功保障汶川地震各类救灾物资运输,成功保障奥运会、中博会等交通运输安全。节假日旅客运输平稳有序。

8.多元化筹融资能力显著增强。争取交通部“十一五”期对湖北投资突破210亿元,是“十五”的3倍。交通建设投资市场全面开放,“以政府投资为主导、以企业融资为补充、以银行信贷为支撑”的湖北交通GEB投融资平台为交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9.交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探索形成了特长隧道(群)建设、高墩大跨桥梁建设、高路堤、高陡边坡防护等一系列山区高速公路成套关键技术。交通公众出行服务、营运车辆GPS监控等一批交通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10.行业重大改革平稳有序。公路养路费等“六项规费”全面取消,燃油税改革平稳有序;全省103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取消收费;交通投资体制改革、车购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江水监体制改革、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运输厅物流发展局正式运行。

11.交通规划和法制建设科学规范。省政府颁布了《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交通规划》等一系列行业规划;颁发了《关于加快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水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支持政策。省人大颁发了《湖北省道路运输条例》、《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5部政府规章。

12.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培树了“时代先锋、全国重大先进典型”陈刚毅及蒋雪峰、王静、王书凤、王长山、李豪等一批“刚毅式英模”,以“廉政阳光六同长效”工作法为标志的“廉政交通”建设常抓不懈,形成了“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交通干部干净干事文化”,交通干部职工的执行能力和服务意识显著增强。


 

2011年湖北交通运输先行跨越六大目标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为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湖北全局性跨越式发展中的先行引领作用,省交通运输厅决定,2011年为湖北交通运输“先行跨越年”,主要发展目标是:

1.确保完成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力争向600亿元大关跨越。其中:高速公路380亿元,普通公路160亿元,港航建设42亿元,交通物流、枢纽站场18亿元。

2.确保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950公里,力争向4000公里大关跨越。其中,续建谷竹、宜巴等31条高速公路2060公里,完成利万、太张等21条、1335公里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并力争全部开工,确保建成大随、大广南等高速公路6条、335公里。

3.确保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综合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力争向前10名跨越。其中,完成一二级公路1696公里;新增农村公路10000公里;完成国省干线大中修2080公里,安保工程3425公里,危桥改造256座。

4.确保全省港航在建项目投资规模达80亿元,力争向100亿元跨越。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90万标箱。续建引江济汉通航工程、汉江兴隆至汉川航道整治工程和武汉80万吨乙烯码头等武汉新港建设项目;完成500艘渡船达标改造;杜绝辖区内水上因管理部门失职造成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稳定。

5.确保培育10家物流示范企业,建设10个物流园区,实现传统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业跨越。优化运力结构,中高级客车、厢式货车比重分别达到53.5%、20%,运输船舶标准化率和专用船舶比重分别达到50%40%。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及城市客运的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分别下降2%、3.2%、3.8%。

6.确保全省交通规费收入97.6亿元,力争向100亿元跨越。其中,政府还贷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突破50亿元;严格交通资金管理,无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发生。


 

省科协七届五次全委会提出

2011年全省科协工作指导思想和“五大”任务


省科协主席樊明武在2011112日召开的省科协七届五次全委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11年全省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基础建设,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的温馨之家,注重特色,打造品牌,突出重点,努力在推进自主创新上发挥主导作用,在培养创新人才上发挥骨干作用,在弘扬科学精神上发挥引领作用,在促进科学决策上发挥参谋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湖北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全省科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上来;二、紧紧围绕“科技思想库”建设,把智慧凝聚到推进湖北跨越式发展上来;三、扎实开展科普工作,全面实施《纲要》“十二五”规划,把合力集中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上来;四、打造有影响的特色工作品牌,把力量集聚到科协事业创新发展上来;五、切实加强科协机关自身建设,把功夫下到创先争优活动上来。


 

省科协七届五次全委会提出

“科技支撑服务行动”的指导思想和“五大”任务


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曲颖在2011112日召开的省科协“科技支撑服务行动”总结表彰大会的专题报告中,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科技支撑服务行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协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作用,充分发挥学会作为创新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生产力开拓者的作用,深入实施“百家企业振兴服务行动"、“百万新型农民培训行动"、“百项民生科普惠民行动"、“百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行动”,“百佳科学建言献策服务行动”(“三围绕”、“四发挥”、“五行动”)、集成工作资源,形成上下合力、打造工作品牌,推动“科技支撑服务行动”深入发展,努力为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推进湖北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主要工作任务是:一、以科技服务为重点,深入实施“百家企业振兴服务行动”,用创新成果支撑企业跨越发展;二、以科技培训为手段,深入实施“百万新型农民培训行动”,用知识和技能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三、以主题科普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百项民生科普惠民行动”,用科学思想和科技知识支撑公民健康发展;四、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深入实施“百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行动”,用现代科技理念支撑湖北创新发展;五、以科技思想库建设为标志,深入实施“百佳科学建言献策服务行动”,用学术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学会工作

 

 

中国公路学会给我会发来春节慰问信


2011年元月15日,中国公路学会给我会和秘书处发来慰问信,向我公路学会系统全体同志致以节日发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慰问信指出,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04万公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公路科技的创新驱动作用更加显现。中国公路学会围绕公路交通改革发展大局,以加强科技服务为重点,以推进学会改革,加强会员管理和自身建设为基础,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为推进公路科技进步和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初始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模式,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学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经,团结带领公路交通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他们科技攻关及创新的智慧和积极性,前面完成党对学会工作的新要求和肩负的新任务,努力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荆门市公路学会召开四届一次理事会


20101011,荆门市公路学会四届一次理事会在荆门市公路局7楼会议室召开。

会前,,依照民主程序,在基层推荐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产生了常务理事、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候选人建议名单,会议对候选人名单进行酝酿讨论后,根据学会《章程》第三章的规定进行了民主选举。

1、邓兴村、邓树才、李玉森、李培雄、李洪震、伍应彪、刘道红、杜家荣、杨  军、杨  波、张元梅、张  宇、张  全、陈继洲、周远智、郑小平、胡志清、黄祥清、盛毅娜、曾新儒、景向阳等21名同志当选为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伍应彪同志当选为四届理事会理事长;

3、黄祥清同志当选为四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

4、杜家荣、邓兴村、曾新儒、张元梅等四位同志当选为副理事长;

5、李洪震同志当选为四届理事会理秘书长、张宇同志当选为四届理事会副理秘书长;

6、会议决定李玉森同志为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最后,新当选的伍应彪理事长作了总结讲话。


 

随州市公路学会召开四届三次理事会


2011120随州市公路学会召开第四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市公路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家堂、理事长徐传州、副理事长赵克银、田彪、秘书长周忠勤及学会会员共40余人到会,会议由副理事长赵克银主持。

市公路学会理事长徐传洲作了题为“充分发挥学会优势积极为交通发展服务”的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简要回顾了2010年学会加强自身建设、开展科技创新、组织学术交流、做好评奖评优等四个方面所作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他要求,在新的一年里,各级学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协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作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交通中心工作,积极服务于“工业兴市”,大胆创新,有为有位,努力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接着,田彪副理事长宣布关于增补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及增设相关单位联络员的有关事项,会议举手表决:增加随县公路段为随州市公路学会会员单位;增补曹平、汪家强、龚传刚、王文海等同志为随州市公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增补曹平、汪家强等同志为随州市公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增补曹平同志为随州市公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新当选的副理事长曹平讲话,他就2011年公路学会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加强学会组织建设,服务会员单位,要完善学会制度,强化公路学会职能,争取早日成立随县公路学会;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推进科技创新,要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评先奖优活动,推进交通科技创新;三是提高技术咨询的广度和深度,服务交通发展,要拓展咨询服务内容,提高技术咨询深度,加强舆论宣传。

最后,名誉理事长陈家堂讲话,他指出,市公路学会成立以来,学会将技术咨询与公路建设有机结合,一些“土经验”,“土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一些项目施工问题,为我市交通发展作出了贡献。“十二五”交通规划前景长远,交通快速发展将带动学会发展,学会要拓展思路,开拓进取,坚持以会员为根本,发挥学会职能,为交通发展服务。


科交通动态

 


 


2个十日全省道路春运稳定有序运行


27,是2010年春运第20天。我省道路春运继续保持平稳,未出现旅客滞留、积压现象,没有发生重大服务质量事件,没有发生死亡3人以上较大道路运输安全责任事故,确保广大旅客及时回家过一个祥和而团圆的新年。12927,全省共发送道路旅客1879.06万人次;发生2起死亡2人道路运输安全责任事故(省客集团四川事故后经核实为当场死亡2人,书面认定书尚未下发)。截止27,全省共发送道路旅客3665.62万人次(去年同期为3398.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87%

春运第2个十日,我省天气总体较好,为做好节日旅客疏运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节前“学生流”集中疏运基本结束,节后返程客流刚刚开始,十日间主要为“务工流”和“探亲流”,及节日期间的短途客流,客流强度比较均衡,未出现爆发性的“井喷”客流,疏运工作总体紧张、有序。

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坚持科学调度,全省日均投入运力36000台,各地组织应急运力2000台,按照节前保省内、节后保省际的原则,加强了春运包车牌和加班牌的发放管理,确保了省内旅客走得了走得好。

积极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专项行动。全省道路运输行业继续发挥以往传统,组织运力赴外省务工人员集中地区接农民工平安返乡;武汉市组织运力进厂区,为富士康工业园数千务工人员平安返乡提供了及时、便捷的运输服务。

充分发挥道路运输“兜底”保障作用,积极做好与铁路、港口、民航的有效对接。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积极做好宣传和配套服务,发送旅客、班次等均较去年同期100%以上增长。

各级运管部门和运输企业坚持安全为先,认真落实“三关一监督”工作职责,保障安全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坚持靠前指挥,一线管理。省交通运输厅、省道路运管局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全省各地客运站,检查春运工作及客流情况;各级运管机构向主要客运站点派驻人员加强现场服务和管理,监督、帮助、指导运输企业开展旅客疏运。


科科技信息

 


隧道施工事故中管道逃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11116,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在宜昌市组织召开了由宜昌市公路管理局承担的《隧道施工事故中管道逃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鉴定会。

课题组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试验模拟、现场演练等多种方法,对管道形式、管道连接、安全屋、逃生管道系统附件配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与应用价值,课题组首次开发了管道逃生系统,提出了系统配置方法,具有经济、实用、可循环使用的特点,社会效益显著,课题成果在依托工程中得到应用,演练效果良好。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专家名录

高级工程师陈军


陈军,男,19687月出生,路桥、隧道专业,大学学历,现任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为省内多座大桥、隧道施工图设计项目负责人,主持参与的“汉十襄荆高速公路连接线定测质量控制研究”、“京珠国道主干线湖北省北段工程勘察设计”各获湖北省建设厅一等奖,“合理选择江汉六桥桥型方案”获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优秀奖,“京珠国道主干线湖北省北段工程勘察设计”获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京珠国道主干线军山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勘察设计”分获中国土木协会第4届詹天佑奖、中国交通协会优秀设计奖。被聘为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专家委员会桥隧工程专业专家。


 

版权所有:湖北省公路学会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384号      邮编:430030
鄂ICP备190134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