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会刊物 >> 学会通讯

学会简讯2013第20期

发布时间:2013-11-15   来源:系统管理员  点击量:   

  湖北省公路学会

  通讯

  第二十期

  (总第226期)

  湖北省公路学会编网址:glxh.hbjt.gov.cn2013年10月20日


  学会工作






  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全国桥梁、

  隧道养护与管理技术研讨会在汉顺利召开


  2013年10月15日——17日,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全国桥梁、隧道养护与管理技术研讨会”。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理事长刘家镇、秘书长梅君、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局长范建海、湖北省公路学会副秘书长毋润生、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院长詹建辉、副总工程师宛劲松、西藏自治区公路局副局长冯振中、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院长钟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申强、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检测中心副主任秦峰、东南大学教授叶见曙、同济大学教授王君杰、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鲍卫刚、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秘书长陈德红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来自全国公路(交通)系统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界代表30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有关桥隧施工机械、材料、检测维修加固企业进行了产品设备材料展示。

  刘家镇副理事长和范建海局长分别在会上作了讲话,梅君秘书长主持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创新为前提,以解实际问题为目的。来自全国公路系统、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专家教授,报告了桥梁、隧道养护与管理的新技术、新理念,并结合各地桥隧养护工作实际,针对养护工作中常见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处治理念、思路和方法,力求进一步提升我国桥隧设计、施工、监测、养护的技术水平,确保在役桥梁、隧道的运营安全,为我国的交通安全事业尽一丝绵薄之力。

  16日全天专家讲座,17日上午桥梁、隧道分开座谈、讨论。17日下午代表们乘车参观、考察了黄石长江公路大桥维修加固现场。



  省公路学会受邀到洪利高速进行工程档案培训


  洪利高速起于洪湖、止于监利,全长94公里,是我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指挥部高度重视工程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多次商情省公路学会赴工程建设一线进行工程档案培训。10月11日,指挥部在洪湖举办了公路工程档案培训班,来自洪利指挥部各部门、各施工、监理单位的7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和档案资料员参加了培训。省公路学会副理事长曹士德就工程档案重要作用、特点,如何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如何做好工程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作了专题讲座。省公路学会秘书长阮治川就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应采取的措施,作了专题发言。他们的讲座和发言,贯穿了省交通运输厅新近即将出台的《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实施指南》的精神和要求,结合了工程建设实际,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很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受到指挥部领导和参培人员的一致好评,表示要按照《实施指南》和讲座的要求,搞好工程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推动工程建设管理全面加强。




  交通动态


  1-9月湖北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19亿元位居全国第三


  国家交通运输部10月中旬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前9个月,湖北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9亿元(不含长航投资),比前6个月再进一位,位居全国第三,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5.16%,同比上升65.72%。“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累计33个月,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804.7亿元(月均54.7亿元),占“十二五”规划目标的59%,投资增长势头强劲,有望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今年以来,省交通厅围绕“打牢发展大底盘、建设祖国立交桥”战略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以积极推进部省共建、厅市共建和行业协作为抓手,全面打好公路水路“三年攻坚战”,组织召开了一系列现场推进会和建设调度会,探索建立了厅领导分片督办、技术骨干驻点督办以及滞后项目约谈督办的机制,为交通建设发展广泛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全体交通人以竞进提质的精神状态,克服资金、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力保重点项目形象进度、狠抓项目开工续建、着力建设市县筹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中央、省补资金及时下拨,确保了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从今年3月份开始,全省公路水路建设投资呈现明显上升态势,5月份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港航、站场建设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期,进入8月份,通过“项目开工月”推动49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127亿元,掀起了新一轮建设高潮,有力拉动了投资增长。

    从前9月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19亿元的组成来看,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港航建设、站场建设“四驾马车”全面强势发力。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91.14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2.78%,同比上升66.36%,今年拟通车的8个328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普通公路完成投资242.99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34.99%,同比上升89.59%,与高速公路同期完成291.14亿元相比已基本相当,已成为交通建设投资的两大支柱之一。港航建设完成投资60.29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0.57%,同比上升25.95%,继续保持全国内河投资排名第二。站场建设完成投资24.15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0.74%,同比上升8.66%,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尤习贵在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电视电话会上作交流发言


  10月12日下午,交通运输部召开全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由高宏峰副部长主持,杨传堂部长、冯正霖副部长、驻部纪检组李建波组长出席会议。会上,北京市交通委、上海市建交委、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部救捞局、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和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作了城市智能交通、交通枢纽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交流发言,杨传堂部长作了重要讲话。

    尤习贵厅长就我省绿色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作经验交流发言。近年来,我省依托沪蓉西、宜巴、郧十高速公路等一批科技环保示范项目,坚持在设计中按最小程度的破坏制定方案,在施工中按最大限度地保护采取措施,在施工影响后按最完美的程度全面恢复,在青山绿水之间留下了现代工程技术与绿色环保理念完美结合的杰作。一是突破传统思维,在设计上遵循生态环保的理念。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实践中,坚持把“自然是最美的、实用是最好的”生态环保理念落实到项目设计的每个细节。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在施工中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打造生态环保工程,重在施工中抓落实。三是创新技术手段,在建设全过程开展科技攻关提升工程环境保护水平。我省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项目专题研究,广泛应用了节能低碳技术成果;引进和自主开发了一批世界领先的环保技术;开展了材料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探索试验。




  湖北省政府出台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10月11日湖北省政府出台了《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3〕46号),这也是我省首次以省政府文件颁发公交发展意见。

    《意见》指出,各城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共交通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着重规划落实各种公交场站设施及线网布局,逐步形成以公共交通走廊作为城市的发展主轴,以主要客运枢纽作为节点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格局,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2015年之前各地要完成公交规划的编制及修订工作。

    《意见》明确,要提高公共汽(电)车的进场率,到2020年达到90%以上,中心城区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达到50%以上,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全省城市公交“一卡通”的互联互通使用率在80%以上。各地要定期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和安全评价工作,定期公布考评结果。建立政府严格监管之下以服务质量招投标为核心的公交行业特许经营机制。

    《意见》强调,要优先保障公交设施用地,对原有土地依法进行立体深度综合开发,所得收益专项用于发展公交。落实公交路权优先,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市区内单向三车道以上的道路或单向两车道以上的主干道要设置高峰时段或全天候公交专用道,实行信号优先。同时,各大中城市人民政府要把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重要措施,加快形成快速公交走廊和网络化运营系统。到2020年,市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左右。

    《意见》提出,要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与农村客运的有效衔接积极开通社区微循环公交、旅游公交等特色公交线路。注重各种出行方式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有效调控城市私人汽车使用,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停车收费合理比价关系,引导低碳出行。制定城市建设交通影响评价制度,落实公共交通配套建设标准,并作为项目实施的前置性条件。按照“社会可承受、企业可承载、财政可承担”的原则,科学核定公共交通票价,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票价体系。

    《意见》要求,各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公交资金投入,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体系,从市政公用设施等收费和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逐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投入资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对公交企业因执行低票价及老年人、残疾人等减免票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等形成的政策性亏损给予全额补偿。各地建立公交成本监测考核补贴制度,组织交通、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对公交企业经营的成本费用进行年度审计与评价,并据此对公交企业进行必要的补贴、补偿,支持公交企业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强化了城市人民政府在发展公共交通中的责任主体,要求各地建立公交考核评价制度。省人民政府将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纳入省对市(州)城市人民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定期组织对各城市进行公共交通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向社会公布,结果作为衡量公交企业营运绩效、发放政府补贴的重要依据。




  省厅开展“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

  综合交通调研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动员会”会议精神,由副厅长马立军带队,省港航局局长朱晓光、厅研究室、综交处、省港航局和厅规划室等厅“完善湖北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究”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成员组成调研组,于10月4日至6日利用国庆假期先后赴鄂州、武汉、宜昌与我省长江沿线八市一州进行座谈,听取各市州对如何依托长江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和支持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八市一州的市(州)分管领导、交通局主要领导及公路、港航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厅长尤习贵、省公路局局长范建海、省运管局局长石先平参加了10月5日在武汉的调研活动。

  鄂州、黄石、黄冈、武汉、孝感、咸宁、宜昌、荆州和恩施等八市一州围绕如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挥湖北区位优势和水资源优势,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和物流基地建设,全力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三峡翻坝综合运输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表了意见。厅调研组的同志也就以上方面内容与地方领导进行了交流。

  马厅长在调研会上指出,交通与经济发展特别是与城镇化发展、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各地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就如何抓住国家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难得机遇,在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城镇化发展及其对交通的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厅调研组将充分吸纳大家的意见,充实完善调研报告。

  尤厅长在武汉的座谈会上强调,要牢牢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重新审视我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短板和所存在的问题,努力挖掘长江中游综合交通的发展潜能,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湖北长江黄金水道对中部崛起的支撑作用。




  武汉城市圈城铁收尾 武咸武黄两线年底通车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已逐步进入尾声,即将从以建设管理为中心转入以运输经营为中心。昨日下午,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先后来到位于鄂州、江夏的城际铁路建设工地现场办公,看望慰问参建各方,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确保城际铁路保质保量如期建成、顺利开通投运。。

    武汉城市圈武汉至孝感、黄石、黄冈、咸宁四条城际铁路,2009年动工兴建。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经过沿线各级政府、省直相关部门和参建各方共同努力,截至目前,武咸线全线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及设备安装已经完成,站房装修接近尾声,计划今年12月开通营运。武黄线全线线下工程全部完工,钢轨铺设、设备安装和站房施工正在进行中,计划今年12 月开通营运。武冈线全线线下工程全部完工,黄冈长江公铁两用大桥按期合龙,计划明年3月底开通营运。汉孝线除天河机场段和汉口站段正抓紧施工外,其他路段线下工程全部完成,天河机场段基坑明洞已经开挖,预计2015年建成开通。

    在武黄、武冈两条城际铁路的共用车站——鄂州葛店南站和武咸城际铁路江夏普安站,李鸿忠、王国生一行走进工地,认真察看已经建成的站房设施,仔细了解工程规划建设有关情况,对工程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参建各方付出的艰苦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李鸿忠说,建设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对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助力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我省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支撑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回顾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决策、建设的历程,应该说目前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结果,是沿线各级政府、省直相关部门和参建各方合力攻坚、真抓实干的结果。希望各方继续努力,敢于、善于抢抓湖北黄金十年发展机遇,以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的勇气和魄力,干好事关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每一个奠基性骨干工程、重大项目,为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以信息化促进全省道路运输行业提升服务质量推进会在武汉召开


  10月15日下午,省交通运输厅在武汉召开以信息化促进全省道路运输行业提升服务质量推进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唐元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唐元指出,推进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行业管理能力的现实需要,更是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运输企业要把握形势,提高认识,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规划引领、市场竞争”的原则,全面提升交通行业服务水平,为社会群众提供舒适、安全、方便的服务,力争到2015年成为全国信息化先进省份之一。就下一步工作,他强调:一是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十二五”期信息化规划;二是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行业科学化管理水平;三是大力推广成熟软件在交通行业中应用;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坚实保障。

    副巡视员魏公民主持会议,她强调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要突出重点抓落实,整合资源抓统筹,努力开创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科行业传真




  外国机构分析我国公路建设


  9月13日,据江苏网络电视台报道,在过去10年,我国兴建了约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大约相当于美国整个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2/3。目前,我国拥有近7.9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和将近420万公里的公路,是2002年的两倍多。

  而这一数据仍在增长。据毕马威(KPMG)分析,去年,我国投入了2070亿美元用于公路建设和改造。我国“十二五计划”打算到2015年修建长度为30万公里的公路,包括完成9条纵贯南北的独立线路和1 8条横贯东西的高速公路。届时还将建成7条另外的路线,从北京辐射到我国的边境。

  现在我国大部分的基础建设都属于追赶型建设。我国总人口占世界的20%,但只拥有世界56%的道路。我国在2009年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去年的汽车销售量高达1930万辆。

  公路建设为我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去年,我国参与公路建设项目的企业有46家,雇员总计为71.05万人,薪水支出达123亿美元。



  科技信息



  黑龙江引进沥青路面热再生重铺机组


  9月24日消息,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部门引进了沥青路面热再生重铺机组,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

  这套机组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低碳、环保、节能、施工成本低、速度快、交通干扰少等特点。该机组包括三台加热机、一台铣刨机和一台加热复拌机,俗称“马路熨斗”。铺路的最大宽度为4.5米,单车道作业,1小时可完成120米至150米的道路铺设,相比传统铺路方法省材料、速度快、对交通影响小。



  浙江一科技专项通过现场考察


  日前获悉,由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基于多普勒自动探测器的公路隧道交通智能仿真无线预警系统的研究》通过专家现场考察。

  该项目从研究隧道事故预警、事故应急体系及隧道事故发生机理入手,根据当前高速公路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一套有效的隧道事故智能预警系统,提高隧道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效率。

  项目选择交通事故频发的高速公路隧道作为应用试点,在技术实现上克服了现有预警系统的不足。充分利用现有隧道的各种常规报警装置和监控设备,开发了安装于现场的隧道交通智能仿真预警系统,能够实时自动检测隧道中的异常情况。

版权所有:湖北省公路学会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384号      邮编:430030
鄂ICP备190134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