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6-11 来源:系统管理员 点击量:
湖北省公路学会 通 讯 第七期 (总第118期) |
学会工作 |
中国公路学会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
3月23日,中国公路学会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李居昌、副理事长焦振芳、姚震中、汪临发、秘书长刘文杰、副秘书长巨鹿云及各个部门负责人、各省、市、自治区公路学会、各分会的理事长、秘书长共100多人到会,湖北省公路学会理事长黄大元、秘书长阮治川参加了会议。上午,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李居昌作了题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科学发展、努力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简要回顾了两年来各级学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认真组织调研和咨询活动,努力搞好期刊和网站建设,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认真做好评奖、评优,着力抓好学会改革和自身建设等六个方面所作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突出成绩。
报告指出,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扩大内需保增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各级学会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突出“作用”和“服务”两大主题,围绕科学发展,搭建服务平台,按照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务求工作实效的工作思路,团结和动员广大交通科技工作者,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实现交通快速、科学安全、协调发展目标,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交通支撑作出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009年要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1、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和部署,增强做好学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挥学会组织推动交通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今年要抓好“第五届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和“中国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的推荐和评选工作。3、以会员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在中国公路学会开展个人会员管理系统建设,实行新的个人会员登记号管理机制和办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会员分类管理服务的方式,如建立会员网络查询系统、网络服务系统,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会员活动,建立会员热线,解决会员提出的问题,享受学会的各种优惠待遇。4、整合资源,加强期刊网站建设,建立信息资源机制,进一步增强学会“支柱”能力建设。今年,要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依靠学会承办好“全国首届科技博客大赛”。5、继续推进学会改革,全面完成办事机构职业化改革任务,提高学会工作效率和水平。要按照科协的要求,通过改革,在组织制度上坚持以会员为本,完善各种民主制度;在运行机制上,树立经营学会的理念,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增强学会的发展实力;在活动方式上,要多样化、社会化,加强与各方面的广泛联系。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强办事机构的能力建设,打造一支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勤奋钻研、业务精通、文明健康的学会工作队伍,形成一个运转协调、规范有序、高效科学的管理格局。6、适应新需求,努力抓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要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学术交流与科研攻关,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和评价体系,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7、搞好学会换届筹备工作,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年内,中国公路学会将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理事会换届,组成新一届领导班子,保证学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接着,姚震中副理事长宣读了关于表彰2007-2008年度“先进学会”的决定,并对14个省级学会、4个分会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接着,四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云南省公路学会交流了发挥学会优势,开展咨询服务,提高支撑能力的经验;高路运营分会交流了紧密联系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课题研讨和学术交流的经验;江苏省公路学会交流了按照“大学会”思路,建立“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区域性、长期性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制度和积极承办全国性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的经验;湖北省公路学会交流了全方位开展学会活动,不断增强学会活力的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较好评价。
下午,大会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召集人汇报发言。最后,汪临发副理事长作了会议总结。
第二天,代表们赴普洱市,对云南省生态旅游路——思小(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和国际大通道小磨(小勐养——磨憨)高速公路进行了现场考察学习。
我省公路学会再次荣获中国公路学会“先进学会”奖
3月23日在昆明召开的中国公路学会工作会议上,我省公路学会再次荣获2007-2008年中国公路学会“先进学会”奖,这是我省公路学会连续第4次荣获此奖。同时获奖的还有上海等13个省市学会、高路运营等3个分会。
又一批会员单位完成会员登记上报工作
近日,省公路学会副理事长曹士德、秘书长阮治川在宜昌、林区、十堰、襄樊、随州调研时了解到,又一批基层会员单位已先期完成会员登记上报工作,他们是:老河口市公路学会、随州市质监站、随州市市政公司等。
十堰、随州、林区加紧学会换届或成立筹备工作
据了解,十堰、随州市公路学会到期换届选举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新一届理事会推荐名单已提出,工作报告、章程修改意见已完成,定于六月份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神农架林区过去没有建立公路学会组织,近期局党委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指定局工程科负责做好筹备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就绪,也将于六月底前召开首届会员大会,正式成立学会组织。
交通动态 |
湖北京珠高速引进“电子眼”查验“绿色通道”车辆
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口通行效率,有效解决“绿色通道”车辆查验难、辨别难等问题,近日,湖北京珠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引进“电子眼”查验“绿色通道”。
据悉,通过将“电子眼”安装在稽查人员的头盔上,可以将“绿色通道”现场的视频、语音同步传输到管理处监控中心和管理所监控室,建立起“收费人员现场查验、监控员图像核查、监控中心远程抽查”的三级稽查体系。
此举不但减少了以往审核、放行优惠车辆时通过收费亭内有线声频传输系统上报的繁冗环节,极大地提高了车流通行效率,而且为查处假冒“绿色通道”车辆等偷逃费行为提供了有力证据,并对现场的稽查行为实施了有效监管。
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竣工通过验收
3月10日,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会在武汉举行,会议由省交通厅副厅长马立军主持,并邀请15名国内专家,分别对路基路面、桥涵、档案资料进行了检查。专家委员会对孝襄高速项目的管理、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四渡河深切峡谷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鉴定验收
近日,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在汉主持召开了“四渡河深切峡谷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鉴定验收会。会议邀请了交通部专家委员会王珏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孙钧院士、中铁大桥局勘测设计院方秦汉院士、山东省交通厅设计大师李守善等专家,湖北省交通厅副厅长、沪蓉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徐健,湖北省交通厅科教处负责人,承担单位和参加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
鉴定验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文件,并进行了质疑,经讨论认为,该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在四渡河特大桥等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科技信息 |
绥宁采用创新工艺治理路面病害
近日,湖南省绥宁县公路局茶江机械化养护专业队和南庙公管站采用新方法,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规范化的刮油罩面处理,这项施工工艺简单,节省成本,效果良好。
绥宁县公路局管养公路里程3 2 8.4 3公里,其中沥青路236.1 4公里。由于大部分沥青路超期服役,加之超限运输车辆的碾压,出现路面网裂等多种病害,为了确保路况稳定,该局过去采用一油一砂的做法,造成沥青与碎石黏结力差。新办法采用O.5厘米碎石和两油两砂的“二二式”刮油罩面方法,防止了铺装后碎石的脱落,并做到方正、平整、顺畅、美观,该施工方法每天可完成作业3 0 0多平方米,铺装效果不亚于沥青混凝土,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1倍以上,比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节省费用1/3以上。
“智能标识体系”让你开车明明白白
国家ITS中心开展了863课题——“基于车路协调的道路智能标识与感知技术研究”,将多项先进技术手段相互融合建设一整套车路协调的智能化系统,将车辆驾驶所需的前方道路状况、交通拥堵情况以及限速等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方式提前告知驾驶员,提升行车安全。
为解决面对高速行驶,驾驶员边开车边看路,同时还要紧盯道路两旁和龙门架上的各类交通提示信息问题。科研人员在路侧设置无线射频装置,利用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通过车路通信,标识信息提前发送给车辆上的接收装置,再通过图像、声音等方式提示驾驶员限速、急弯、持续上坡等信息,使驾驶员对前方道路的状况心中有数。
科研人员还提前在道路上布设了线圈、微波、摄像头等检测器,可以实时获知道路交通状况,不论是事故、拥堵还是路面遗撒,火眼金精的检测器都能及时捕捉,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到道路沿线两侧的无线射频装置,随后再通过车路通信、车车通信,实时发送给沿途的每一辆车,并及时向驾驶员预警。此外,道路监控中心还将通过这一系统实时、动态发布各类交通服务信息,使驾驶员对前方道路交通状况和服务信息了如指掌。
为使车辆不偏离行驶路线,则在道路上纵向按照一定距离铺设磁道钉,通过在车辆上安装的磁传感器,可以得到车辆与道路的相对位置,并通过显示设备提醒驾驶员车辆偏离的状态。
除了加强道路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加强车辆智能化的装置,实现车路间的智能协调。通过机器视觉系统辅助驾驶员,利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方法,对传统道路交通标志等进行自动识别。辅助驾驶员从眼睛发现,到大脑反映,再到发出指令手脚协调这一过程,驾驶员有了智能“眼睛”和智能“大脑”。目前,课题组已经实现对视频图像的实时处理,平均每秒可以处理25帧图像,实现了对标志的识别。
这一课题是借助智能化的道路标识技术手段,通过车路通信、车车通信将信息传送给驾驶员,提升驾驶员获取交通信息的能力。同时,在技术实现上,综合多种技术手段按照“物理上各异,逻辑上统一”这一概念,通过各技术方式之间的互补性突破了使用单一技术适应性不强的局限性,实现增强视觉感知范围以提高行车安全。为车路信息交互、安全辅助驾驶以及自动驾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撑条件。
专家讨论完善模袋砼护坡施工法
日前,模袋砼护坡施工法专家论证会在江苏省江阴新桥召开,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论证会。
模袋砼护坡施工技术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适应性强、耐久性好、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水上水下能一体施工、维修保养方便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内河航道工程中。会上,专家认真讨论,形成了模袋砼护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专家名录 |
高级工程师董松年
董松年,男,1943年9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南京交通专科学校航道工程专业。原任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现任省公路学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主持完成了“汉江(襄樊至汉口)航道整治工程”、 “地锚式大跨径斜拉桥关键技术研究”、 “宜昌长江大桥全国优秀设计”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的“汉江丹江口水库坝下河床演变及对航道的影响”和 “关于平原性航道整治设计理念的探讨”的论文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奖。多次获省科技进步、交通部优秀设计一、二、三等奖、建设部全国优秀设计铜奖等多项奖励;被省委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被聘为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水文与地质岩土工程专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