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6-11 来源:系统管理员 点击量:
湖北省公路学会 通 讯 第九期 (总第120期) 湖北省公路学会编 网址:www.hbjt.gov.cn 2009年5月20日
|
学会工作 |
全省公路养护系统赴河南省学习考察
为增强“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我省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省公路局、省公路学会共同组织全省公路养护部门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70余人于5月13日——17日赴河南省学习考察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这一活动得到了河南省公路局、河南省公路学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他们组织了以省公路局、省公路学会主要领导牵头有办公室、计划处、养护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专班,从文字材料、学习考察路线、参观学习点都做了大量、细致工作。省公路局杨超杰总工程师、省公路学会来旭光秘书长一路陪同。信阳、南阳、洛阳三市公路部门作了热情接待和讲解,使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次赴河南省学习考察行程千余公里,途经信阳、南阳、洛阳三个市,参观了107、312、311三条国道;213、339两条省道及洛栾快速通道,学习考察了312国道上的唐河、寨河、宛城环城、311国道上的酒店机械化养护中心和双石窑道班。
河南省各级公路养护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科学养护,全面养护,预防养护和精品养护”的理念和“以人为本,以车为本,构建和谐平安交通”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畅、洁、绿、美、安、舒”的和谐公路交通环境。促进了全省公路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公路通车的总里程达到24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其中:高速公路4841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1.78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干线公路总里程的88.5%,全省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21.66万公里,均居全国第一,全省48081个建制村已于2007年底全部通了水泥(油)路,全省公路系统文明单位覆盖率达99%。
学习考察中,所见国、省干线公路,路容路貌干净、整洁,标志、标牌、标线齐全,鲜明,边沟、涵洞排水畅通。行道树种植整齐,护管好,道路两边种植的风景树特别醒目。沿线设置的防护装置位置恰当,真正起到了安全保护的作用。339省道红色旅游线路面平整整洁,线型优美,沿线绿色植被,浆砌边沟好,整条线路基层采用水泥灰土稳定砂结构,很好地消除了基层反射裂缝的产生,使整条公路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伏牛山中的311国道是南阳市公路部门创建的省级文明示范线路,行使在这条公路上,使我们有一种“人在车中座,车在画中行”的美感。
我们所到的几个机械化养护中心,生产区和生活管理区分开,生产区各种机械、料场布局合理,摆放整齐,生活区绿化美化,内务管理井井有条,各种图表规范、规定,标准上墙,一目了然,特别是南阳宛城区环城机械化养护中心,整个生活区绿树,鲜花种植养护好,就象公园一样。室内各种图表规范上墙,特别是“养护生产完成情况一览表”采用电子显示屏进行了动态管理模式,每个月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一目了然,并可以按要求及时更换新的数据,这一先进的装置,是值得我们公路管理站学习借鉴的。
学习考察的各市州和部分县市公路部门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致反映河南省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的经验非常好,值得认真学习。回去以后,一定借鉴河南的经验,把全省的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省公路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召开“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技术交流会”
4月29日省公路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在武汉召开了以“中国高速公路20年——信息化建设巡礼”为主题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技术交流会”。公路学会副理事长曹士德、秘书长阮治川、副秘书长毋润生,以及来自省高管局、联网管理部、各高速公路管理处(公司)的机电系统管理和技术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优秀论文的作者交流了论文;与会代表结合本职工作,就交通机电系统建设、管理、维护新技术的引进和维护的规范标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收到较好的效果。
整个会议气氛活跃,与会代表发言踊跃,大家一致认为专委会组织的这种活动,不仅为同行提供了技术交流的平台,而且还在一起探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问题,为运营单位排忧解难受到普遍欢迎。
公路学会领导对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要求,用更丰富的交流形式、不断扩大的交流范围,为技术人员创造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更好地做好技术服务。(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供稿)
又一批会员单位完成会员登记申报工作
日前,中交一院湖北分院、厅规划室、武黄公司、省交职院、神农架林区交通局、省交通实业开发公司、随岳中指挥部等一批单位完成了会员登记申报工作,并向省公路学会报送了纸质和电子版个人入会申请表、汇总表,缴纳了办证费。特别是省交职院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院领导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布置,层层宣传、专人负责。专班人员耐心做好填写登记表格的咨询、审查和汇总工作,108张个人会员申请表格全部达到规定填写的要求。另外,沪溶西指挥部还先期报送了指挥部领导的入会申请。
省公路学会网站实现改版升级
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近期,省公路学会对学会原有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更换了主页面,开辟了学会概况、组织建设、学会要闻、学术交流、技术咨询、专家论坛、学会期刊学会奖项等栏目,扩大了网站的信息量和实效性。旨在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提升学会服务能力。改版后的学会网站定于5月26日起试运行。请广大会员浏览并提出宝贵的建议,我们将对网站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交通动态 |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八字岭特长隧道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3月24~26日,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第15合同段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该标段是沪蓉西今年实现全线通车目标的关键路段之一。
沪蓉西第15合同段主体工程为八字岭特长隧道,自开工建设以来,八字岭隧道施工一直处于安全、优质状态。隧道左洞长3521 m,右洞长3544 m,YK99 775处设置有一处长486 m的通风横洞。宜昌端设计为标准间距(30m左右)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恩施端设计为从小间距段过渡到连拱段、四车道大拱段的分岔隧道,分岔段全长365 m,属于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之一,已经获得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两项国家级的专利技术,一项国家级工法也已申报。
十堰市安排4000万财政资金补助通村水泥路建设
近期十堰市又安排5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2009年通村水泥路建设的奖励补助。
近年来,十堰市抢抓国家扶持通村水泥路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科学规划、全力实施,有力推动了通村水泥路发展。但由于十堰大部分县市都是山区,建设条件差、难度大,特别是筹资难的问题困扰通村水泥路建设。为了推进通村水泥路建设,破解通村公路建设的筹资难题,十堰市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补助通村水泥路建设,各县市区政府也捆绑各类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通村水泥路建设,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通村公路质量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修通水泥路9100多公里。2009年,该市还将新修1960公里的通村水泥路。
宜巴高速公路6月开建
宜昌市政府4月23日宣布,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展开,将于6月底正式开工建设。
宜巴高速公路是我省“六纵五横一环”公路主骨架中黄梅至巴东“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沪蓉高速在我省西部最后开工的一段。该路东起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西接沪蓉高速重庆巫山段,全长173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167亿元,是迄今我省造价最高、建设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
巴东拟建县城至野三关高等级公路
3月20日获悉,湖北恩施州巴东县拟建县城至野三关高等级公路。
巴东县城至野三关高等级公路是沪渝高速公路和沪蓉高速公路在巴东县境内的连接线,起于巴东县城209国道8公里处,止于位于野三关的巴东经济开发区,途径大支坪、绿葱坡、茶店子三个乡镇,全长46.6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80公里,路基宽12米,双车道,估计投资10.72亿元。
科技信息 |
英国新型智能信号灯自动调节车流量
微机处理最佳化智能交通信号系统(MOVA)是用来对车流量进行均衡调整,缓解交通高峰时段的道路拥堵。从技术上来讲,该系统是采用电子感应装置根据车流量变化情况调节信号灯定时,从旧时的交通控制系统向新一代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转换。
沥青路面贴缝机获国家专列
由2 O 6国道高速山东蓬莱管理处成功研制的沥青路面贴缝机获得国家专利。
沥青路面贴缝机可使贴缝、碾压一次完成,克服了以往用贴缝带进行贴缝施工的方式,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十几倍。同时该设备还配有加热设施,在寒冷的冬季同样可以施工,解决了冬季不能灌缝施工的难题。
随州养路设备革新见成效
一辆普通的拖拉机,安装上鼓风机就成了路面清扫车;安装上农家犁就成了路肩刮铲器;装上用油桶改造的喷雾器,一次就可以喷药除草4公里。道班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减轻,又节约了资金。进行这项技术革新的是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公路段随南养护中心的道工们。他们结合农田耕犁原理,自行设计安装了路肩刮铲器。安装这种刮铲器大约只需要600元左右,但一个工作日就可刮双幅路肩达2公里。他们将油桶进行了改造,一次配装药水3 5 O公斤,由拖拉机拉着喷药,使职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通过这些技术革新,随南养护中心在不添置专业设备、不增加养护职工的情况下,实现了养护水平的逐年上升,列养公路好路率一直稳居全市前列。
特别报道 |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文件范本发布
交通运输部组织编制了《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文件范本》已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发行。
交通运输部要求,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独立大桥及特大桥、独立长隧道及特长隧道的新建、改建以及养护大修工程项目,其主体工程的施工监理招标文件,应当使用《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文件范本》。附属设施工程及其他等级的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监理招标文件,可参照《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文件范本》进行编制。
公路好路率评定取消
交通运输部发文,2 O O 9年1月1日开始取消好路率的评定,用公路技术状况指标(M Q 1)代替好路率。这意味着公路好路率的评定从此被取消。
好路率是反映养护单位的优良等路里程之和所占养护里程的比重,是公路部门检测、评定公路路况质量的主要尺度,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养护工作的最终成果。但由于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好路率在使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经公路专家多次实验,决定用公路技术状况指标(M Q I)代替好路率,更能客观地评定公路的养护成果。
专家名录 |
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洪德昌
洪德昌,男,1941年9月出生,1964年本科毕业。原任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组织辽河大桥、葛州坝三江大桥、青峰大桥等工地试验及“跨径25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试验研究”等项目 ;参加了美国和非洲的一些桥梁工程设计,和美国工程师一同编制桥梁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多次主持组织了交通部《航测遥感在公路测设中的实用技术》等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参加广深珠、沪宁等多条高速公路、虎门大桥引道工程等项目设计、审查及评审。组织《桥涵设计手册》、《路基设计手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摄影测量规范》等多项部颁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设计手册编写工作。获交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被湖北省授予“劳动模范”、交通部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聘为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公路工程专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