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27 来源:公路学会管理员 点击量:
作为我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于2015年末打破传统物流管理体制格局,建立起以交通运输为主导的大物流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宜昌市交通物流发展局更名为宜昌市物流局,走过了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体制理顺关键阶段。宜昌市物流局站在新机构、新体制、新职能、新起点上,全面担负全市现代物流发展重任,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实现了宜昌市现代物流发展上的多个“首次”,用实干和业绩为我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抓好物流发展工作树立了标杆。
首次实现物流固定资产投资额双倍增加。2016年宜昌完成交通物流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同比增长245%,实现了双倍增。17个物流项目纳入全省交通建设项目库,入库规模全省第一;2个项目纳入交通运输部补助范围,可争取国家1亿元资金补助。全市已建成乡(镇)物流服务站35个,已建村级物流服务点近500个。一批全省第一批“示范物流园区”、全省第一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相继诞生。
首次实现社会物流需求规模超万亿。2016年宜昌市现代物流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20%。公路物流行业13家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48.59%,全市7家重点物流园区交易额完成403.6亿元,同比增长63.82%。其中,我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三峡物流园交易额突破360亿元。2016年宜昌社会物流需求规模首次超万亿,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0952亿元,宜昌物流发展再上新台阶。
首次构建物流行业双社团组织模式。引导物流企业及相关单位自愿发起和组织,成立了宜昌市物流协会和宜昌市物流行业商会,形成了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双会”行业社团格局,搭建了政府与企业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宜昌市物流协会还发起建立了物流行业扶贫专项资金,切实发挥物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首次打造物流金融和共同配送双平台。宜昌市物流局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创建了“物流金融平台”,开展质押监管等专业化物流金融服务,搭建了“城乡共同配送平台”,引导10余家物流企业参与平台联盟。宜昌市物流局成功进入“宜昌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决策委员会,物流业获得政府财政基金支持更加便捷。
首次启动地市级社会物流统计。宜昌市物流局主动作为,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动,全面启动全口径社会物流统计工作,编制完成了《宜昌市社会物流统计报表制度》,成为省内继武汉市后第二家全口径统计单位。
下一步,宜昌市物流局将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为主导的大物流综合协调管理体制优势,着力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坚持不懈抓好物流项目建设,确保今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1.25万亿元,进一步完善与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争取落实各类补助资金2000万元以上。着力推进农村物流发展,争取市政府出台《加快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县市区物流体制机制改革,全力谱写宜昌现代物流发展新篇章。(汽车运输专委会 蔡少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