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3 来源:公路学会管理员 点击量:
2018年4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中国公路学会在广州组织召开“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隧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验收以及“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关键技术研究与定额研究”项目成果评价会。省交通运输厅、省南粤交通公司、珠海连接线管理中心及各参研单位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会桥隧专委会挂靠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交二公院)副总经理冯鹏程、隧道院院长程勇和副院长刘继国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成立了以龚晓南院士为组长,陈湘生院士和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海涛为副组长,行业内知名专家为组员的验收组。验收组认真审核了项目验收材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并对照任务书(合同)要求,逐一审查、质询了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经讨论,验收组一致认为项目验收资料齐全,内容丰富,完成了任务书(合同)规定的任务,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评价委员会评定该项目研究成果为国际领先水平。
课题由珠海连接线管理中心牵头,中交二公院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采用多层时步开挖方法和三维交叉成洞技术,成功实现了拱北隧道超大断面隧道建设;开发了长距离曲线管幕+管幕间冻结止水关键技术,形成了曲线顶管管幕群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揭示了管幕间冻土帷幕形成规律和管幕—冻土复合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了“零事故班组”管理模式和高风险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管控与“平安工地”一体化管理模式,并构建了纵向渐变双层公路隧道立体应急疏散体系;研究了典型高水压复合软土地层条件下超大断面暗挖隧道曲线顶管管幕和冻结工法工、料、机消耗,编制了相应的预算定额,填补了公路行业典型高水压复合软土地层条件下超大断面暗挖隧道大直径曲线顶管管幕和冻结工法预算定额的空白。
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中已成功应用,提高了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对地质条件复杂、建设环境受限的类似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贾绍明对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拱北隧道是珠海连接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全长2741m,由海底隧道和城市地下隧道组成,按照“先分离并行,再上下重叠,最后分离并行”的形式设置,包括海域人工岛明挖段、拱北口岸暗挖段及陆域明挖段等不同结构形式。255m暗挖段在国际上首次采用长距离曲线管幕+水平控制冻结暗挖法以上下叠层超大断面形式下穿拱北口岸,其管幕长度和冻结规模均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具有“技术难度高、施工风险高、政治敏感度高”三大特点。拱北隧道暗挖段地层富水软弱,顶部覆土厚度不足5m,开挖轮廓面积达336.8 m2。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车速80km/h。拱北隧道于2012年7月开工建设,全线于2017年12月26日完成交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