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2 来源:公路学会管理员 点击量: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宜城市将建好“四好农村路”作为引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近年来先后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6条319公里,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线10条110公里,一幕幕因路脱贫、因路致富的故事陆续上演。10月18日,该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召开,要求实现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巩固、提档、进位”目标。为扩大农村公路建设脱贫致富成果,该市交通部门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推进新规划的24条180.3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作。
一是统筹谋划,构建内联外通公路网络布局。宜城市委、市政府将“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作为重点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多次调研农村路建设情况,并明确由分管交通的副市长担任项目长,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和督办落实工作,以实际成效“结硬账”,经努力,已打造了示范线路10条110公里,内联外通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该市及所辖小河镇两级在2018年同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称号,襄阳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也于今年8月在该市召开,学习推广宜城经验。
二是因地施政,营造全民盼建的浓厚氛围。成立“四好农村路”项目指挥部,组建工作协调专班,深入村组,与群众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商讨线路走向、拆迁征地及路基处理等工作,取得项目所在乡镇、村组及农户的大力支持,农户积极拆迁腾地。所辖小河镇使用土地流转办法,花小钱办大事;刘猴镇采取“853”(水田8千元/亩、旱田5千元/亩、山林3千元/亩)的补偿方式腾地,全市各地因地制宜落实农村公路用地410多亩。并通过“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的开展,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村民们主动腾地支持通村公路提档升级,产生了较好的“撬动效应”,今年截至目前,9个乡镇已完成9条50多公里提档升级道路路基扩宽,为下一步路面硬化夯实了基础。
三是结合产业特色,让通行路真正成为致富路。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坚持把修路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做到修一条路,带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村民,带来一片美景。如小河镇新修建的小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村产业路,带动发展稻虾共作基地5000多亩,年产小龙虾50万公斤,创造产值6000万元;流水镇莺河乡村游“醉美莺河”成为享誉全省的一张名片,贯穿莺河村的莺王路功不可没,路好景美,仅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户年均增加收入预计可达2至3万元;刘猴镇黄金村45户贫困户依靠“四好农村路”,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里40亩红心猕猴桃、300亩中药材,不再愁销。该镇党畈村桃子不再因道路窄需用板车将桃子运到镇上再装货车,还举办了樱桃节,当天有100多辆游玩的车开到村里,全村当天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交通+民生”、“交通+绿色”、“交通+物流”等工作的创新,“四好农村路”已成为宜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总体部署,规划了24条180.3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计划,覆盖了所有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整治村和部分特色产业村。
四是推行建养一体化,让“致富路”永久畅通无阻。在加强道路管理方面,建立了以市政府为主体、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实行建养一体化,采取N+5(N年建设+5年养护)模式,所有配套建设资金由政府据实买单,分年度支付。并出台《宜城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及《考核办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防止只建不养,重建轻养。通过考核,管护到位、考核合格后,按照合同条款支付相关费用。市、镇、村各级成立了专职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落实了编制、人员和经费,通过一季一考核,考核通过后兑现养护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