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武汉都市圈及城际公路学会学术年会在武汉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1-14   来源:公路学会  点击量:   

2025年110日,武汉都市圈及城际公路学会学术年会在武汉市新洲区阳逻经济开发区维也纳国际酒店举行。会议主题为“共享创新成果,为城际公路发展赋能”。

本次年会由武汉、鄂州、黄冈、咸宁、荆州、仙桃、天门、潜江、孝感九市(交通)公路学会联办,武汉市公路学会承办。九市公路学会主要负责人和从事公路规划、建设、设计、施工、试验检测等业务的会员110人参加了会议。

年会主要活动包括专题演讲和工程现场观摩。专题演讲材料由各学会推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创新性与前瞻性。经材料征集和遴选,确定了10位专家10个专题报告进行演讲交流。

湖北交投双柳长江大桥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汪西华作了题为《对标引领 争创一流 以智能建造开创现代化桥梁建设新格局》的报告,介绍了双柳长江大桥项目在建设期及运营期信息化管理、超高混凝土桥塔智能建造、智能缆索建造、钢-LUHPC组合梁建造、桥面附属绿色环保和性能提升等方面的创新及关键技术,为长江大桥智能建造开创了现代化桥梁建设新格局。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师少辉作了题为《新型大跨“钢底板-波形钢腹板”箱型组合梁桥技术交流汇报》,介绍了针对常规波形钢腹板组合箱形梁混凝土底板浇筑困难且容易开裂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采用带加劲肋的钢板替代混凝土底板的改进型结构,即钢底板——波形钢腹板箱型组合梁,并成功应用到国内五座大跨径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桥设计之中的情况。

荆州公路学会代表刘高峰作了题为《装配式涵洞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的报告,系统介绍了装配式涵洞的关键技术、工程实施、检测参数,评估了该项技术的应用成效。

针对涵洞(通道)现浇工艺质量难以保证、成本高、受天气影响较大、建设进度缓慢等不利因素,提出了装配式混凝土涵洞(通道)的设计思想,并进行了相关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王梅英作了题为《武汉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探索》的报告,分析了武汉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基础,指出了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能级亟待提升、综合运输通道辐射能力仍然不足等短板弱项,对比了国内外其他都市圈发展案例,并提出了打造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构建综合立体对外运输通道等相关发展建议。

武汉中交试验检测加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阮艳彬作了题为《公路基础设施智慧运维技术》的报告,分析了公路运维机遇与挑战,介绍了无人机、机器视觉动挠度仪、结构群健康监测、长大桥梁及隧道健康监测等新技术及工程应用成功案例,并展望了智慧运维的发展前景。

国路高科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薛晓飞作了题为《国省道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新型处治技术》的报告,报告中针对国省道交叉口重度车辙、坑槽、麻面飞散等常见病害,介绍了NRP改性剂、高抗飞散乳化沥青、超级冷补胶等材料开发应用情况,提出了无车辙沥青路面、高抗飞散冷拌薄层、反应型抗磨耗封层、反应型冷拌薄层、反应型雾封层等技术,助力丰富国省道高品质、高质量的养护体系。

鄂州市公路学会代表周永刚作了题为《G106鄂州段停车区“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项目简介》的报告,报告介绍“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是集光伏、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放电服务和汽车电池在线检测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充电站,分析了在绿色清洁电能利用、消纳新能源发电、峰谷电价套利收益等方面存在的优势,以及在公路养护场站推广应用的前景。

武汉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公路学会理事长胡小弟作了题为《摊铺现场渗透型抗车辙剂的开发研究》的报告,从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原因、减少车辙三种方法的比较、渗透型抗车辙剂的原理、试验方法、性能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分享了试验成果,提出了合作应用研究的思路。

黄冈市公路学会代表黄菁华作了题为《地质聚合物磷石膏道路基层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地质聚合物磷石膏改性技术、施工技术、工程成功案例及应用推广前景。

仙桃市四达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周刚成作了题为《浅析平原湖区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报告,介绍了水网湖区软土路基石灰桩施工的基本方法,探讨了石灰桩的加固原理、设计方案、施工方法及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问题,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专题演讲后,与会人员观摩了双柳长江大桥施工现场,实地了解技术应用情况。

本次学术会议是九市公路学会联合办会的第一次尝试,联办单位表示将以本次年会为契机,加强交流、分享成果、互通有无,共同促进行业发展进步,发挥学会应有作用。(武汉市公路学会  李旺提



版权所有:湖北省公路学会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384号      邮编:430030
鄂ICP备190134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