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8-29 来源:公路学会 点击量:
从1995年至今,高性能沥青路面技术在我国经历了技术引进、应用推广、深化创新三个阶段。围绕着Superpave技术,课题组共开展了14项相关科研课题攻关,编译了2本Superpave技术教材和9门培训课程,组织召开了8次全国性Superpave路面技术研讨交流会,成功在全国18个省份铺筑了7000余公里高性能沥青路面。
高性能沥青路面技术集成研究的第一完成单位为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参建单位为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该项目取得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包括:
(1)对我国有关沥青路面高性能原材料的研究、应用技术成果进行总结,其中对PG等级优选、菱角性测试方法、集料压碎值等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融合我国现有的原材料技术指标体系,形成了Superpave原材料体系与我国原有技术体系互为补益的原材料指标体系,包括集料技术指标体系和沥青技术指标体系。
(2)结合我国的气候、交通条件对高性能设计指标进行了分析,总结课题研究应用成果,提出了适于我国的Superpave的设计指标和混合料设计方法流程,包括适于国情的Superpave设计压实次数、作为控制点限制区辅助的Superpave级配范围、更为全面的性能验证体系等。
(3)对Superpave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总结,并在江苏、浙江、安徽、河南、重庆、内蒙古、宁夏、青海、云南等省份的高速公路应用经验中不断验证。从Superpave路面质量指标体系、施工关键工艺技术、施工质量控制标准、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等归纳总结,提出Superpave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
(4)早期Superpave工程迄今已通车约10年的时间,为评价Superpave是否具有预想的使用效果,对江苏省13条高速公路以及浙江、重庆、河南、青海等省份Superpave路面进行性能后评估。表明Superpave路面的车辙状况和破损均要优于AC型路面,对于提高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项目取得的创新点:
(1)首次研究建立了Superpave沥青胶结料与路用性能相关的关键指标体系,以及基于施工质量控制的针入度和PG等级双控技术标准,推广应用了沥青胶结料对比试验,引进并完善了Superpave集料试验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2)系统优化完善了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级配选择、设计压实标准、体积指标、路用性能标准和试验检测方法,首次提出了作为控制点和限制区补充的Superpave级配范围,提出了适于国情的旋转压实次数及混合料性能验证试验体系。
(3)提出了适于我国施工技术水平的Superpave施工关键工艺、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等,并将动态质量控制和最终产品规范的理念纳入Superpave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该项目结合15年来我国Superpave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成果,对Superpave技术体系进行集成。总结前期研究应用Superpave技术的过程中取得的技术成果,提炼形成了包含原材料技术标准、混合料设计方法、性能验证、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的技术体系,对于下阶段我国Superpave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