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活动 >> 科普活动信息

大桥崛起见证发展巨变,桥梁人筑梦江海山川

--湖北省公路学会组织“全国科普月”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22   来源:公路学会  点击量:   

2025年9月20日,由湖北省公路学会组织,武桥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科普活动,在武桥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举行,来自省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市州学会、各会员单位从事桥梁建设和装备制造、以及设计施工和教学的科技人员共86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开幕式由杨运娥秘书长主持,武桥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柯长军致辞,白山云理事长到会并讲话。

湖北省公路学会“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会场

湖北拥有的1061公里长江和800公里汉江,使我省桥梁数量和已建长江大桥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大省,本次活动围绕追溯桥梁变迁变革发展历程、讲述桥梁人勇攀高峰砥砺奋进的故事开展。活动推选了桥梁专业5位学科带头人,分别是湖北交投集团首席技术专家詹建辉、中交二航局首席专家张鸿、中交二公院首席专家彭元诚、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中国中铁特级专家徐恭义、湖北交通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常英,在学会网站上专题介绍和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讲述他们勇攀高峰、爱国奋斗的故事,展示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的风采。同时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科学家精神,在工作中发扬科学精神,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杨运娥秘书长主持科普月活动开幕式          武桥重工集团柯长军副总经理致辞

 

白山云理事长讲话                        李满来副秘书长主持学术交流

本次活动推选了中交二公院首席专家彭元诚作了“匠心独运,筑梦江海山川”——桥梁建设学科带头人奋斗事迹演讲。彭元诚同志从事桥梁设计工作近40年,始终奋战在桥梁勘察设计和技术研究工作的一线,主持设计及研究的桥梁工程业绩涵盖了悬索桥、斜拉桥、拱桥、梁桥等诸多桥梁类别,取得了多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之最的桥梁创新成果。而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是面壁十年图破壁、峡谷之上展宏图,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智慧和勇气,是新时代工程师的责任与担当,是孜孜不倦的大城工匠。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于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首席专家彭元诚典型事迹演讲

在学术交流环节,中铁科工集团高级工程师王振中全面系统介绍了题为“永远的开路先锋”,2024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应龙号”新能源多模式箱梁架桥机的研制及四大核心技术创新: = 1 \* GB3 ①模块化设计,多场景集成,研发了多场景混合动力架桥机,根据不同梁型、不同跨度、不同工况可任意组合,灵活切换施工模式; = 2 \* GB3 ②双跨支撑架梁,可变支撑体系,解决了架桥机穿过连续超低门式墩架设的技术难题,可快速穿越隧道和原地掉头; = 3 \* GB3 ③智能化技术,建立虚拟样机实现整个施工流程的可视化仿真,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水平,提高架桥机操作效率; = 4 \* GB3 ④增程器+磷酸铁锂电池混动系统,降低能耗40%,且能回收势能发电。全面实现了管理水平、生态效益、能源利用率、施工安全性提升。

中铁科工集团高级工程师王振中

安全与质量是桥梁建设永远的生命线。武桥重工集团正高级工程师杨洪菊汇报了她及其团队最新的技术成果:基于链式摄影测量视觉位移监测技术,赋能安全测控—机器视觉、无人机智能巡检、磁涡流智能检测技术。聚三大核心技术为一体的这款新型安全测控设备突破了传统检测模式的局限性,质量与安全隐患识别率超95%,提高工效5倍以上,适用于特种设备、航空叶片、桥梁焊缝等的检测。

武桥重工集团正高级工程师杨洪菊

随后,代表们参观了武桥重工桥梁装备科技馆、铁路救援起重机制造车间。哪里有桥梁,哪里就有武桥重工。1953年成立的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桥梁机械制造厂是武桥重工集团的前身,曾研制中国首台打桩锤、第一台转盘式工程钻机等17项桥梁装备国内第一。桥梁装备科技馆集桥梁装备展示、科学普及、工业文化传播于一体,通过实物、模型及多媒体形式,呈现桥梁装备技术创新成果、展现桥梁装备70多年技术的演进和行业发展历程,是几代桥梁人智慧的结晶。

参观桥梁装备科技馆

39 

参观桥梁装备生产车间

随后,代表们参观了武桥重工桥梁装备生产制造车间,武桥重工集团副总经理柯长军为大家重点介绍了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QTJ160吨铁路救援起重机,与会代表看到了周六的车间里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海外订购的铁路救援起重装备。曾几何时,这类超大型起重装备都依赖进口,如今我国可以完全自主研发,不仅能满足我国铁路救援应急抢险需要,还能出口海外,为世界公路铁路桥梁建设贡献中国技术和力量。                

HYB_3554

版权所有:湖北省公路学会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384号      邮编:430030
鄂ICP备190134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