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活动 >> 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创作作品的侵权判定

发布时间:2025-04-23   来源:公路学会  点击量:   

人工智能创作作品的侵权判定标准

1.原创性判断:判断作品是否由人工智能独立创作,还是在已有作品基础上行生生成。

2.授权和版权归属:明确人工智能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训练数据、算法模型的授权情况,以及作品最终的版权归属。

3.类似性程度:衡量人工智能生成作品与现有作品在表达方式,内容实质方面的相似程度,确定是否构成侵权。

赔偿损失的认定

1.侵权行为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侵权行为与权利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2.损失的范围和计算:评估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侵犯著作权造成的商业价值贬损。

3.侵权所得和利润:考虑人工智能创作的侵权作品所带来的收益,将其作为赔偿损失的依据之一。

责任主体的认定

1.      人工智能开发者:如果人工智能侵权作品是由人工智能开发者直接开发,则其作为侵权责任主体

2.人工智能使用者:当人工智能使用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侵权作品时,其也可能因侵权行为承担责任。

3.知识产权权利人:知识产权权利人有权对人工智能创作的侵权作品主张权利,包括请求停止侵权追究责任和索赔赔偿。

证据收集与取证

1.作品的电子证据:获取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创作记录、算法模型、训练数据等电子证据,作为认定侵权的依据。

2.智能设备的取证:提取人工智能系统使用的智能设备中的相关记录,如创作过程、使用记录等。

3.专家证人:聘请技术专家对人工智能创作作品的原创性、侵权判定等问题提供专业意见。

法律制度完善与趋势

1.人工智能侵权立法完善:制定专门针对人工智能侵权行为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违法行为和处罚措施。

2.国际合作与司法协助: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建立跨境人工智能侵权司法协助机制。

3.技术创新与应对: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和打击人工智能侵权行为,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发展。

版权所有:湖北省公路学会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384号      邮编:430030
鄂ICP备190134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