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7 来源:公路学会管理员 点击量: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评选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27号)和《省人社厅、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关于组织推选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要求,省公路学会开展了评选推荐工作,经各会员单位推荐、理事长办公会议研究,拟推荐汪正兴、刘松等2人为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候选人、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技术研究所为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候选团队。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0年4月17日至4月20日。
公示期间,对公示内容有任何异议,请以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省公路学会秘书处反映。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运娥
联系电话:13995665072
电子邮箱:421378854@qq.com
湖北省公路学会
2020年4月17日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候选人
汪正兴
男,汉族,1965年3月生,九三学社社员,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武汉市黄鹤英才等。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18年获得国家奖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2),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奖10余项。主要成绩、贡献:汪正兴同志长期从事现代大跨度桥梁结构抗风抗震技术攻关,主持研发了斜拉索减振阻尼器、拱桥吊杆减振阻尼器、大跨度桥梁抗震黏滞阻尼器等在内的现代大跨桥梁全套减振抗震技术与专利产品,主持研发了多项桥梁结构健康状态高精度快速诊断技术及装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桥梁拉索智能检测机器人、梁底智能检测机器人、桥梁智能巡检无人机等成套系列机器人。研发成果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近3年每年创造的新签合同额在1亿元以上。
刘松
男,汉族,1966年7月生,中共党员,湖北交投智能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公路建设与养护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副主任、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主要成绩、贡献:刘松同志长期从事公路养护技术研发工作,主持研发了沥青路面养护智能决策系统软件;主持研发了旋拔式活动护栏,已在全国3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推广应用;主持研发了钢桥面防腐粘结剂、早强型钢桥面防腐粘接剂和柔韧致密砂浆新材料,以及钢桥面防腐粘接剂+柔韧致密砂浆+高粘高弹沥青面层钢桥面铺装新结构,可有效解决钢桥面铺装质量通病,延长钢桥面铺装使用寿命。
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候选团队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技术研究所
负责人:钟继卫
依托单位: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本情况: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新技术研究所是公司专门从事桥梁前沿科技探索和新产品研发的部门,共有成员13名,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3人,是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队伍。
主要成绩、贡献:团队在大跨度桥梁施工监控领域对三维空间结构施工控制技术、自动化监测技术与反馈控制、施工监控精细化控制技术、施工监控标准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技术创新;在桥梁健康检测、监测领域,通过对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和参数识别技术、损伤定位与结构损伤识别技术、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估以及系统集成等技术的研究,实现了大跨度桥梁精准监测评估与预警;研发了国内首个城市桥梁集群智慧管理系统并取得应用;自主研发了桥梁拉索智能检测机器人、梁底智能检测机器人、桥梁智能巡检无人机等桥梁健康状态诊断成套系列机器人等,研究成果应用于武汉青山长江大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坦桑尼亚甘博基尼大桥等40余座国内外知名大桥。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10余项,其中2018年获得国家奖技术发明二等奖。